3月7日,参加“两会”的证监会副主席姚刚表示,监管部门要做的就是让IPO真实,“它应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应该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土豆卖土豆的钱,苹果卖苹果的钱,这是我们追求的。”
姚刚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表态,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正在进行的IPO财务检查。二是与下一步将要进行的IPO改革精神保持一致。根据2月28日证监会提出的下一步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五点思路,其首要一条就是“修订完善相关规则制度,改进发行条件,细化信息披露要求,逐步淡化对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这也意味着证监会对IPO的审核从原来的“选美”向“选真”转变。
这其实是IPO审核的一次让步,是证监会退而求其次的一个选择,同时也是证监会面对现实的一个选择。其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能够步入中国股市实现融资,毕竟这是中国股市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为按照原来的说法,IPO审核就是要替中国股市把关,将那些优秀的企业、高成长的企业放行到A股市场中来。但如今呢,IPO审核不再对发行人的质量把关了,只要“土豆卖土豆的钱、苹果卖苹果的钱”就行。用业内的话来说,IPO审核不再是“选美”了,而是“选真”。
但证监会对IPO的审核能做到“IPO真实”吗?对于这一点不少投资者还是持怀疑态度的。虽然当下正在进行的IPO财务专项检查有可能发现某些IPO公司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把发现问题的重任完全寄托在这次的IPO专项财务检查身上是不合适的。因为IPO专项财务检查不可能比IPO公司上会审核更严格,而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即便是IPO过会公司,也还是出现了不少业绩造假甚至是欺诈上市的公司。发审委的审核尚且不能保证“IPO真实”,何况IPO专项财务检查呢?
或许有人会幼稚地以为IPO不“选美”了,改为“选真”了,就可以遏制发行人的造假行为,这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实际上即便IPO改为“选真”了,但发行人造假的动力仍然存在。毕竟优秀的公司、高成长的公司在IPO时更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也更容易发行出更高的发行价格出来。因此,为了达到最大化圈钱的目的,IPO公司还是更愿意把自己美化一番,把自己装扮成靓女的形象。可见,不论是“选美”还是“选真”,在现行制度下IPO公司的造假始终都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证监会要做到“IPO真实”其实也不难,那就是严惩IPO造假行为。对于那些造假上市的公司,一经发现,就让其退市,并赔偿投资者的所有损失,同时追究造假者责任,让造假者倾家荡产,把牢底坐穿。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IPO造假也就失去了市场,做到“IPO真实”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而在这样的追责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之间,要做到“IPO真实”只能是一种空谈。因此,要实现“IPO真实”,证监会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制度,让IPO造假者能够受到法律的严惩,而不是象绿大地一样幸福地逃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