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2011年度“A股千富榜”面世。“A股千富榜”显示,在排名前1000的富豪中,有496名来自中小板,225名来自创业板,279名来自沪深两市主板。其中,创业板富豪最集中,平均每家创业板公司“制造”0.8个富豪。创业板成了名符其实的“创富板”。
创业板成为“创富板”,这本是市场参与各方所都希望看到的。作为创业板公司的创业者来说,通过股票上市,其自身价值得到体现。而作为投资者来说,通过投资创业板公司股票,也能分享这些公司成长的成果。这种局面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符合市场参与各方利益的。
但遗憾的是,如今的创业板并不是这样的“创富板”。所谓创业板成了“创富板”,只是针对创业板公司的老板或创业者来说的。创业板让这些公司的老板们一个个成了亿万富翁,却让广大公众投资者遭受巨大的投资损失,甚至沦为穷人。创业板不仅“创富”,而且更“造穷”。创业板“创富”的过程,就是通过不合理的股市制度来掠夺广大投资者财富的过程。这种“创富”极大地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公平,将社会财富进一步集中到极少数富人的手上,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这样的“创富”是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甚至是充满了罪恶感的。
那么,创业板是如何“创富”的呢?创业板“创富”并不是相关公司投资价值的体现,其最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新股高价发行,创业板公司的老板们因此一夜暴富,步入亿万富翁的行业。而且,为了获得更高的发行价格,或者为了获得新股上市资格,这些创业板公司在上市的过程中,甚至不排除造假上市现象。或者与保荐机构、询价机构一起操纵新股发行价格。然后,随着这些股票的上市,相关公司的老板们暴富了,但却将巨大的投资风险留给了广大投资者,公众投资者成为高价发股的受害者。
有数据显示,在创业板成立两周年之际,274家创业板公司的平均发行价格为32元/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62.4倍。而在截至10月23日已上市的269家公司中,有151只股票收盘价“破发”,占比高达56.1%。其中,恒信移动、宁波GQY、康芝药业等破发比例均超过了50%。而按股票上市首日开盘价计算,有228只股票低于上市首日开盘价,占比高达84.8%,其中,国民技术、坚瑞消防、当升科技、世纪瑞尔、朗科科技等8只股票复权后相对于开盘价格的跌幅均在60%以上。创业板成了投资者财富的“绞肉机”。
这就是创业板。一边为少数创业者“创富”,一边又为广大投资者“造穷”,将广大投资者的财富转化为少数创业者的财富。因此,创业板“创富”,是极不合理的股市制度所造成的,它也是整个A股市场的一个缩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