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受市场关注的融资融券试点业务终于在3月31日正式推出。从市场公开的融资融券推出后前两天的交易情况来看,市场融资交易远远超出融券。其中,3月31日,两市融资买入额为655万元,融券卖出额不足10万元;4月1日,两市发生融资买入金额954.83万元,而融券交易为零。
投资者参与融资业务的热情远远超过融券业务,这一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之外。一直以来,我国股市都是单边市,做多思维在投资者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即便融资融券业务推出来了,要改变投资者这种传统的做多思维,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行。而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初,由于传统做多思维的存在,也许进一步激发投资者做多热情,选择融资买进会成为更多投资者的选择。
而且从试点券商的方案设计来看,试点券商也是重视融资而轻视融券。不仅在资金分配上试点券商将90%的资金投向了融资业务,而且在融资融券利率的设置上,融资利率为7.86%,融券利率则在9%~10%之间。这样的利率设置明显也是鼓励融资而歧视融券。所以,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后,市场出现融资交易远超融券交易这种局面一点也不奇怪。
融资融券助推市场做多热情,从短期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但从长期来看,如果融资融券始终都是推动投资者做多的话,那么,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除了为券商增加收入之外,对于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来说,却是有害无益。过去的单边市带给中国股市的危害已经够大了,推出融资融券,赋予市场以做空的功能,为的就是在股票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通过融券做空,使股票高估的价格向其价值靠拢。如此,融资融券才具有积极健康的意义。
所以,面对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市场更需要有融券交易者的出现。对于中国股市来说,融券者的大量涌现才是融资融券业务走向成熟的证明,是投资者走向成熟的证明,也是中国股市的希望所在。因为投资者融券,这首先就表明这些投资者不是股市里的“死多头”,这样的投资者比“死多头”更有理性。尽管在融资融券业务推出之初,融券的投资者不一定能够赚到钱,但他们对融券业务的摸索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开展融券业务积累经验。实际上,融资融券业务是否健康成熟,看的不是有多少投资者参与了融资交易,而是有多少投资者参与了融券交易,后者才是融资融券是否健康成熟的试金石。所以,尽管目前参与融券交易的投资者甚微,但他们无疑是融券业务的“吃螃蟹者”,中国股市有必要为这些“吃螃蟹者”以掌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