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薪酬只能在上市公司领取
在2008年的年报披露中,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一直都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而随着2008年年报的披露完毕,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全貌也浮出水面。在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总体下滑的情况下,高管薪酬总体上仍然呈现出上升的势头。
不过,与高管薪酬总体增长趋势完全相反的是,在1600多家上市公司中,居然有百余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在2008年度是“零薪酬”。这种“零薪酬”现象格外引人关注。
董事长的“零薪酬”是有多种原因的。不过,其中有一条原因令投资者深感不安,那就是某些董事长的“零薪酬”只是一种表象,“假零薪”只不过是董事长没有在本公司领薪而已,实际上,董事长在其他单位,甚至在其他更多的单位领取了薪酬,甚至领取到了更高的薪酬。如漳州发展董事长庄文海2008年只在公司领取了5000元的津贴,由于庄文海是国资委委派到企业的,所以人们推测庄文海是在国资委方面领取薪酬。
又如英特集团董事长冯志斌,2008年在公司领取的是“零薪酬”。据英特集团董秘办人士透露,包括冯志斌在内的公司部分董事的薪酬都不在上市公司领,而是在另外兼职的公司领取。而2008年年报显示,董事长冯志斌一身多职,除仍在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者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任职副总经理之外,还在中化集团公司任投资委员会主任、投资部总经理,太仓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新技术发展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浙江省石化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职总经理等多职。所以,冯志斌的薪酬有多少,除了他本人之外,恐怕没有人搞得清楚。
董事长不在本公司领取薪酬,这实在不是一件什么好事,这样的公司发展是不能令人放心的。
董事长不在上市公司领取薪酬,这种做法首先就表明了董事长是不能与上市公司同甘苦共患难的。上市公司的利益甚至与董事长的切身利益毫无关系。特别有的董事长还在外身兼数职,对于这样的董事长,人们如何相信他会以公司利益为重,一心一意要把本公司的事情做好?尤其是对于一些效益不好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不拿本公司的薪酬,却不排除在外拿高薪酬,这样的董事长又如何能赢得员工的信任?
不仅如此,有的董事长不在本公司领取薪酬,是因为他们是由地方政府或政府机关委派的缘故。这些董事长虽然被委派到企业来任职,但他们仍然放不下自己原来的官位,仍然保留着原来的级别与工资待遇。这些董事长不仅“身在曹营心在汉”,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根本上就是政企不分,是不利于企业规范发展的。这样的“官员董事长”能否把企业搞好,同样是令人担心的。
此外,还有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不在本单位领取薪酬,而是到大股东那里去领薪,这样的董事长在大股东利益与本公司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如何能够维护上市公司的利益,这同样是令投资者不能放心的。
并且,董事长不在上市公司里领取薪酬,这也使得董事长无法承担其在公司里应该承担的责任。董事长是要对公司的发展负责的。一旦公司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董事长理所当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承担责任的常见方式之一,就是要承担必要的经济责任。如果董事长的薪酬都不在公司里,董事长又如何来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呢?
所以,不论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还是为了履行董事长的职责,董事长的薪酬都必须而且也只能是在上市公司领取。对于少数家族或个人控股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在放弃领取薪酬时,也要作出详细说明,以便告诉投资者真相。
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09-05/05/content_69558605.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