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辟谣何以失灵
2009-04-27
来源:京华时报
辟谣是管理层救市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各种谣言带给股市的冲击,管理层通常通过辟谣就能将谣言带来的不利影响予以消除,股指又重新踏上上升的旅途。不过,在上周末,管理层辟谣的招数似乎有些失灵了。
上周三(22日),在新股发行重启及信贷政策收紧两大利空传闻的影响下,股市行情风云突变。在当天早盘创下2579.22点近期新高的情况下,股市行情急转直下,沪指在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大跌118点,两市有90%的股票出现下跌,跌幅超过5%的个股高达800多只。
其实,这已是新股发行重启及信贷政策收紧传闻第N次袭击股市了。因此,面对两大传闻的双双杀到,管理层采取了常规的辟谣方式。除了央行副行长易纲在22日下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有利于稳定资产市场外,23日,银监会、证监会双双辟谣。银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银监会并没有改变年初以来确定的信贷政策,信贷政策未收紧。而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则表示,目前没有听到A股IPO将于“五一”假期后重启及光大证券5月中旬上市的消息。
不过,与之前管理层的辟谣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银监会与证监会的辟谣效果似乎并不明显。面对银监会、证监会的辟谣,上周五的股指仍然还是收出了一概近乎光头光脚的阴线,指数下跌了15.36点。
是什么导致了管理层辟谣手段的失灵?笔者以为至少有这样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股市本身确实面前着较大的回调压力。因为自去年11月份以来,股指已大幅反弹了50%以上,绝大多数的个股股价出现翻番。尤其是今年3月份以来,股指甚至没有出现一次必要的调整,以至股市在站上2500点之后走势变得沉重起来,面临着较大的回调压力。因此,新股发行重启及信贷收紧的传言只不过充当了股市回调的导火索而已,而并非是导致股指下跌的真正原因。
其二,传闻本身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不会因为辟谣而否定传闻的全部内容。比如,信贷收紧,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因为今年一季度信贷资金投放量高达4.58万亿元,这样的巨额投放是没有可持续性的,信贷规模的控制不可避免。又如,新股发行重启,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毕竟融资功能是股市最基本的功能,更是A股市场最主要的功能。股市不可能永远停止新股发行,新股发行的重启是没有任何悬念的,唯一的悬念,就是新股发行在什么时间重启。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股指的走高,新股发行重启的脚步离投资者是越来越近了。所以,尽管证监会就新股发行重启的传闻进行了辟谣,但是任何人都知道,新股发行的重启终究还是会到来,这不是辟谣所能改变的中国股市的铁的事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