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审会不能开成“故事会”

(2009-04-20 06:37:18)
标签:

发审委

新股发行

股票

             
    随着创业板IPO管理办法的推出,创业板各项配套规则也将陆续出台。4月17日,证监会就修改后的《发审委办法》、《保荐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便适应创业板的需要。

    就《发审委办法》而论,证监会强调设立单独的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将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人数增加到35名,并加大行业专家委员的比例;并且主板发审委委员、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和并购重组委委员不得相互兼任,以保证创业板发审委委员的独立性等,这些修改显然是适应创业板发展需要的。

    但仅仅只是作出这样的修改显然不够。对《发审委办法》的修改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适应创业板的需要,再就是针对发审委过去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对《发审委办法》作出完善,从而不仅更好地满足创业板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主板的需要。而对于后者,《发审委办法》的修改明显存在着不足。

    当前发审委在工作方法上主要是“看故事”、“听故事”,发审会成了“故事会”。所谓审核IPO申请,不过就是关门看材料,看提交IPO申请者所讲述的“故事”是不是存在问题,是不是很精彩。而在发审会上,虽然发审委的委员们面对“故事”中不清楚的“细节”还要询问,但询问的对象却正是“讲述故事”之人,即“到会陈述和接受询问”的发行人代表和保荐代表人。只要“故事”讲得合情合理,讲得吸引人、很精彩,那么,审核基本上也就通过了。至于“故事”是不是真实的,委员们也就说不清。正是因为把发审会开成了“故事会”,以至某些企业发展状况一般、但“故事”讲得精彩的公司因此堂而皇之地上市了。甚至象立立电子这种存在严重问题的公司也闯过了发审会的一审。立立电子的教训不应该被遗忘。

    要改变这种把发审会开成“故事会”的做法,发审委工作就要改变这种“闭门看材料”、“闭门搞审核”的方式。发审委的委员们在看材料的基础上,还应该带着问题直接到发行人那里去现场办公,既要明察,也要暗访。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现发行人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中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把好第一道关。

    而这一点对于创业板来说尤其重要。毕竟创业板公司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如果再把一些存在严重问题的公司、造假公司、甚至只是一个“壳公司”弄上市,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这种做法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是对创业板市场本身的严重损害,于创业板的发展极其不利。所以,创业板的发审会更不能开成“故事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