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硕士成“索”士  不妨从股民中招募基金经理

(2009-02-25 07:47:52)
标签:

基金经理

股票

                
    进入2009年,基金经理的更迭又成了基金公司的一项重要事务。据统计,2009年1月至2月13日,A 股市场上总共有33只基金更换了基金经理。其中嘉实基金公司在1月16日这一天就有7只基金的新基金经理走马上任。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嘉实稳健的基金经理忻怡被更换,转到基金泰和,与原基金经理共同管理基金泰和。(见2月23日《投资者报》)

    忻怡被更换之所以引人注目,关键就在于忻怡管理的嘉实稳健基金在2008年的大熊市里成了名符其实的“大黑熊”。嘉实稳健在2008年的投资中错误不断,特别是2008年二、三季度的错误更是招致市场的多方抨击。忻怡在操作上的错误可归结为“四大点”: 行业及重仓错误、错误操作安阳钢铁、折戟云南铜业、四季度转身多此一举。以至到了今年1月16日,在共计155只基金的排名中,嘉实稳健排在2009年年度净值增长率的第147名。

    基金经理是人不是神,出现投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象忻怡这样接连出现重大错误,其投资水平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了。在这种情况下,嘉实基金公司将其更换实属英明之举,只是又将忻怡转到基金泰和担任基金经理一职,这又不能不让基金泰和的持有人为之担心受怕了。

    嘉实基金公司将忻怡从嘉实稳健转到基金泰和担任基金经理,这反映出基金公司重视开放式基金而轻视封闭式基金的一面。毕竟开放式基金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要承担赎回的压力;而封闭式基金则不存在这个压力。不过,嘉实基金公司的做法也反映了国内基金业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基金业人才缺乏的问题。随着2006~2007年的大牛市脚步,国内基金业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但基金业人才的培养却远远跟不上基金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出现了基金经理“一拖二”现象,许多的“菜鸟”也因此“逼上梁山”,走上了基金经理的岗位。如此一来,基金的理财水平自然得不到保证。

    当然,基金公司对于人才匮乏的问题还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为此,许多基金公司广发“英雄帖”,拉开人才储备大战。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调查,仅从基金公司网站公布的招聘信息来看,就有约40多家基金公司在“招贤纳士”,其中,基金经理和渠道经理出现的频率最高。不仅如此,还有的基金公司将人才争夺的战火烧到了海外。(见2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

    正如某基金公司负责人所言:“我们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没有物质产品,人才就是我们的资产!”基金公司招聘人才的思路是正确的,问题是基金公司招聘进来的是否真是人才,恐怕就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回答了。当然从学历来看,基金公司招聘进来的基金经理确实是“人才”。从基金经理的招聘条件来看,至少要有硕士或以上的学历。但这些硕士们走上岗位后,硕士变成了“索”士,除了向基民索取管理费之外,理财水平根本体现不出硕士的水平,一些基金经理甚至比股民还不如。也正因如此,基金公司何不面向股民招募基金经理呢?

    其实,目前的股民队伍中并不缺乏基金经理人才。一方面许多股民在股市上摔打了十几年,这些股民不仅对中国股市有了全面的认识,而且也积累了很多的实践经验与教训,这是一笔很好的财富。另一方面在这些股民中也不乏一些人也是拥有较高文凭的,他们同样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能够从中挑选出出类拔萃者担任基金经理,他们完全可以成为基金经理中的“市场派”、或“草根经理”,丰富基金公司的投资方法,提高基金公司的投资水平。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1488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