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股“二次发审”机制该走上前台了

(2009-02-10 09:14:50)
标签:

新股发行

中国建筑

二次发审

股票

                 
    最近,新股发行的传闻再次引起股市的震荡。2月5日,“IPO在两会前重启”的传闻在市场上流传,其中传闻特别提到,中国建筑将于近期上市。受此影响,当天股市出现先扬后抑的走势,股指盘中回落近70余点。当晚,证监会相关人士迅速就此作出澄清,表示“没听说IPO将重启”,为此,6日股市又大涨83点。随后,中国建筑将于近期上市的传闻也被予以澄清。新股发行重启的传闻带给股市的影响因此归于平静。

    从证监会迅速就新股发行重启传闻作出澄清来看,管理层对当前股市是用心呵护的。不过,就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来看,新股发行不可能长期停滞。A股市场自去年9月16日华昌化工发行后,目前已有近5个月没有新股发行了,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不正常的。而且在股市低迷之时,管理层叫停新股发行固然有呵护股市之意,但客观上却是在营造一个无风险的一级市场,制造着新股不败的神话,维护着新股的高价发行。毕竟在低迷的市道里让新股低价发行,更能增加股票的投资价值。因此,尽管日前证监会就新股发行重启进行了澄清,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股发行的开闸是不可避免的。

    新股发行问题,在管理层正在着手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新股发行公司的质量,这才是新股发行重启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此次新股发行重启传闻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中国建筑等33家已过会但未发股上市公司,既是此次传闻的主角,同时也是新股发行重启的压力所在。

    既然中国建筑等33家公司已经过会,因此,这33家公司存在上市的冲动是很正常的。33家公司的保荐机构也会为这些公司的早日发股上市不遗余力。不过,这33家公司的质量如何保证,恐怕是目前最令投资者担心的问题。“上会”是管理层保证新公司质量的一种方式,为避免新公司过会后出现质量变脸情况,《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自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上市公司应在6个月内发行证券,否则核准文件无效。”但由于通过审核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给出批文,拟上市公司只有拿到批文后才开始计算6个月的有效期,开展发行股票、上市工作。如此一来,新公司过会到发行上市,这中间的时间到底有多长,恐怕就没人说得清了。在新股发行正常进行的情况下,这中间的时间也许很短;而在新股发行并不正常的情况下,这中间的时间也许超过6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但在后一种情况下,过会公司的业绩变脸,将不可避免。时下,33家已过会公司中的部分公司,就面临着业绩变脸的问题。

    在目前已过会的33家公司中,过会时间最早的是去年4月18日上会的珠海银邮,最后过会的是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时间是9月16日。前者距离现在已经有近10个月的时间了,后者也有近5个月的时间。可以说,这33家公司的过会都是在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爆发之前。而从去年10月份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明显暴露出来,企业效益滑坡明显。这其中就包括这33家已过会公司中的部分企业。如去年4月29日过会的遵义钛业公司,就面临着业绩亏损的担忧;去年7月过会的天润曲轴,去年10月以来销售额出现明显下滑;而作为地产中介商的深圳世联地产同样不可避免受到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的冲击。

    如何保证这些已过会但长时间未发股上市公司的质量,《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规定显然是难以发挥作用了。为此,建立“二次发审”机制有必要走上前台。让那些过会后长时间(如6个月)未发股上市的公司,或公司基本面发生明显变化的已过会但未发股上市公司,在新股发行前再次接受发审委的审核,然后再安排“二次发审”过会公司发股上市。并且,为配合“二次发审”机制的建立,对于那些已过会公司,也要求它们与上市公司一样,定期披露季报与年报,以增加这些公司的透明度,切实保护公众投资者的知情权。

  http://paper.cnstock.com/html/2009-02/10/content_66942838.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