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国证监会在宣布大小非减持情况将每月定期披露的同时,针对近期市场热议的是否应该出台新措施限制大小非减持的问题,有关人士公开表态不会再给大小非流通加第二把锁。而此前证监会于4月20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被认为是对大小非流通的第一把锁。
不再给大小非流通加第二把锁,证监会有关人士的表态是非常明确的。尽管这位“有关人士”的表态有些令人失望,但对于投资者来说,预期明确也是一件大好事,投资者大可不必再对管理层的救市抱有幻想了。在没有第二把锁的情况下,任何救市的效果都只是短期的,都只是为大小非以更高的价格减持创造条件而已。
管理层显然低估了大小非对股市的影响。7月21日,证监会首次以明确的统计数据称,大小非并非想象中的洪水猛兽,真正改变市场走势的关键原因,在于市场内在规律和国内外经济环境改变所带来的估值变化。证监会表示,自2006年6月1日至今,沪深股市因股改而产生的限售股总计4572亿股,已经解禁的有842亿股,占18%,其中已经减持的股份有250亿股,占已解禁股份的29.67%。从绝对数量和总体占比来看,减持行为并不如市场所想的成为突出矛盾。
应该承认,市场内在规律与国内外经济环境改变所带来的估值变化确实是今年上半年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组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小非就不是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了。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形势仍然是好的,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上半年仍然同比增长10.4%。而在次贷危机中心的美国,股指较高点也只下跌了20%左右,我国的A股却下跌了近60%。这显然是用市场内在规律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变所难以解释的。
而大小非问题显然并非管理层所想像的那么乐观,更不是某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未来限售股份数量只会越来越少,减持一点规模就会减少一点。因为4572亿股仅仅是指的因股改而产生的限售股,实际上还有IPO、新股增发等所带来的新增限售股。象一家中石油上市,发行40亿股流通A股,就带来新增限售股1579亿股,而且新股发行的大门还没有关,还有源源不断的新股上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增限售股。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各种限售股的总数是1.4万亿股,是4572亿股的3倍。
限售股不仅是数量众多,而且成本极其低廉,有的大小非成本甚至为负数。以任何价格套现,大小非都是暴利。因此,大小非们套现的冲动是随时都存在的。我们不能因为目前大小非减持数量不大,就认为大小非减持压力不存在了,相反,正因为更多的大小非没有减持,那么其潜在的减持压力才更大,才更需要管理层做好预防工作。
但遗憾的是,管理层在这方面疏于防范。虽然管理层出台了被称为是“第一把锁”的《指导意见》,但这把锁实际上只是一个摆设而已,既不防小人,也不防君子。所以,市场才希望有第二把锁出来。但7月21日证监会出台的大小非新政仅仅只是一个信息披露的规定而已,甚至比第一把锁的作用都不如。在这种情况下,证监会有关人士明确表示不会再加第二把锁了,这对于那些对管理层救市抱有希望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打击。这就难怪近期管理层只是口头上维稳,却并无实际救市措施出台。因为在任凭大小非减持的情况下,不论是平准基金出台也好,是印花税单边征收也罢,或是其他的有关救市措施出台,这些都只是为大小非减持赢造一个黄金周而已,其救市效果都只能是昙花一现。也许,对于投资者来说,作好3~5年的抗非准备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11657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