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发审委工作会议安排,7月14日发审委共召开两次工作会议,分别审议长城汽车股份公司、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公司、江苏神通阀门股份公司和家润多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的首发申请。结果在这一天召开的两次审核会议上,只有家润多商业股份有限公司1家顺利通过,其余3家均被否决。
一天之内有3家公司IPO申请被否决,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尤其是面对最近一个时期,管理层以及媒体方面接连不断的发表“维稳”言论,特别是7月14日《人民日报》一个整版的《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策划文章,市场难免会因此想入非非,将发审委对3家公司IPO申请的否决,视为当前管理层维护股市稳定的实际措施。毕竟最近一个时期,在维护股市稳定方面,管理层是说得多,但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的却很少,投资者盼望着管理层能有实际“维稳”措施出台。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很容易把3家公司IPO申请的被否决,理解成是管理层的“维稳”措施之一。
当然,还有其他的解读。作为最基本的涵义,发审委否定3家公司IPO申请,这是管理层对上市公司质量从严把关的结果。3家公司IPO申请被否,是因为3家公司质量未过关,或申报资料不完善等。毕竟不久前曝出了“立立电子事件”,同一资产二次上市,让发审委成为众矢之的,发审委因此对上会公司质量从严把关也是份内之事。
还可以作出这样的解读,那就是控制中小板公司的过会来为大盘股的发行上市让路。由于行情的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大盘股的发行上市并不顺畅。目前已有中国建筑、中国南车、光大证券、成渝高速等多只大盘股相继“过会”正等待发行,尤其是中国建筑,早在6月5日就已经过会。何时让这些大盘股发行上市,这也是对管理层智慧的一大考验。一个明显的信号是,7月14日这一天,作为三大证券报之一的《上海证券报》上发出了所谓权威人士的声音,认为大盘股发行难成“砸市”之举,这显然是在为大盘股的发行造势。因此,发审委否决3家公司IPO申请,是不是为了大盘股的发行让路呢?这同样也值得怀疑。
但这些解读究竟是对还是错?这恐怕要管理层来作出裁决了。因为发审委的公告并没有给出3家公司IPO申请被否决的原因所在。而既然如此,市场也只能是作出种种猜测了,各人根据各自的理解,来作出自己的解读。而要知道谁的解读是正确的,就只能由发审委就3家公司IPO申请被否决给出一个明确的理由来,以此来判断3家公司IPO申请被否到底是出于“维稳”的目的,还是从严把关的结果,或是为大盘股的发行让路。
笔者以为,发审委是有必要就上会公司的被否决给出一个明确的理由出来的。这种做法的好处有三。一是让投资者知道事情的真相,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在此基础上,投资者可对市场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而现在的做法,投资者难有知情权可言,对市场也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在股市里乱撞。二是有利于被否决公司下一步的整改。如果是申报资料有问题,下一步相关公司可以集中力量完善申报资料;如果是有关公司的质量没过关,那么相关公司下一步可在提高公司质量上多下功夫,使整改更有针对性。三是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发审委工作的程序,增加发审委工作的责任感,并同时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以示发审委的决定不是随意作出的,让投资者看到发审委工作的严肃性与公正性。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jjpl/1050/2008/07-16/011@102532.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