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流通上演“叶公好龙”一幕

(2008-06-20 06:44:42)
标签:

全流通

叶公好龙

三一重工

大小非

限售股

股票

               
    在2005年股改之前,乃至在2005年股改之时,全流通就一直都是中国股市一个美好的愿望。市场期盼着股权分置问题能够早日得到解决,期盼着全流通那一天的早日到来;管理层期盼着全流通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能够得以提高,而投资者则期盼着全流通了大小股东的利益能够趋于一致,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能够得到切实的保护。正是基于这诸多的期盼,全流通成了人心所向,成了2005年股改的最大动力。

    然而,在全流通问题上,中国股市如今上演了“叶公好龙”这一幕。根据股改时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锁一爬二”安排,中国股市将于2008年6月17日迎来股改后的首家全流通上市公司——三一重工,这也标志着中国股市全流通时代的正式到来。但当6月17日到来的时候,中国股市却打了退堂鼓。这一天,本将迎来全流通的三一重工宣布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公司股票停牌一天。18日三一重工发布控股股东三一集团减持承诺公告称,三一集团承诺于2008 年6 月17 日解禁上市流通的518,126,188 股三一重工股份,自2008 年6 月19 日起自愿继续锁定两年。中国股市的全流通时代并未如期而至。

    与2005年之前中国股市对全流通的“众望所归”一样,这一次三一重工大股东三一集团对其所持股份的自愿继续锁定两年的承诺,同样也赢得了市场的一遍喝彩声。笔者同样也为三一集团的减持承诺而鼓掌,对于三一集团所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表示肯定。一些投资者热情地呼唤所有的大小非都能向三一集团学习,而即便是一些市场人士,也希望三一集团这种推迟全流通的做法能成为样板,为其他上市公司的大小非们所效仿。总之,推迟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已成了目前中国股市上上下下的共同愿望。

    这实在是一大讽刺。我们曾经热切地期盼着全流通的到来,但如今当全流通要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却又要拒绝它,并为三一集团推迟全流通时代的到来而叫好。这股市到底怎么了?

     我们的股市确实是出了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而问题的来源就出自于2005年开始的股改。本来,股改是投资者盼望的事情,也是中国股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次重大机遇。通过股改,让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足额的对价,使流通股的高成本与非流通股的廉价成本接近于一致,在此基础上,实现非流通股的上市流通。

    但遗憾的是,现实中的股改根本就不是这样一回事。在对价的支付上,管理层让弱势的中小投资者与强势的大股东进行狼与羊的谈判;而且在股改方案的表决问题上,证监会公开要求投资基金要“讲政治”,要积极支持股改,不准砸盘。并且,对于股改投票中上演的“投票门事件”,管理层也是熟视无睹,以至“投票门事件”在股改表决投票过程中愈演愈烈。此外,为了帮助那些不愿意支付股改对价的大股东们股改过关,管理层还积极出台了股改权证等忽悠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各种“创新对价”。

    总之,一场轰轰烈烈的股改,最后成了对公众投资者利益的牺牲。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尽管一家家的上市公司都顺利地通过了股改,大小非也获得了上市流通权,但公众投资者与大小非之间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大小非只是以很小的对价就获得了巨额非流通股的流通权。大小非的成本仍然是非常低廉,只有几毛钱,甚至仍然是零成本。

    因此,面对这些成本极其低廉,而数量又是原有流通股2~3倍的大小非的上市套现,中国股市又如何能够承受得了如此的重压。于是,大小非减持成了中国股市的一块心病,全流通更是让投资者谈虎色变。而这也正是全流通演变为“叶公好龙”一幕的原因所在。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1120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