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红五月”随着沪指5月30日以3433点收盘而终于化为泡影。沪深股市下跌分别超过7%和10%。于是,投资者又将希望放到了6月份。但愿这6月份别再次让大家失望了。
然而,这六月份还没有开始,就出现了一个不太好的苗头。经过近4个月的真空期,A股市场又将迎来新的大盘IPO审核。5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公告,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A股发行将于下周五上会。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建筑去年年底才告成立,成立日期为2007年12月10日,报经国务院批准,公司在设立未满三年的情况下申请在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然而,就目前的市场形势而论,管理层在此时重新推出停止了4个月的大盘股发行,并不太合适。
首先,大小非减持的压力不仅未见任何减小,反而有加快减持之势。自4月20日,监管层出台《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后,往日冷清的大宗交易平台变得异常热闹。根据沪深交易所的公开信息,自4月22日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交易发生,两市A股一共通过大宗交易系统成交了74笔(至5月25日)。最近,这种减持有加速之势。例如,从5月28日到30日的三天之内,一共发生了13笔大宗交易,每天都有不少于3笔的大宗交易发生。经统计,这13笔大宗交易成交的股份共计3047.08万股,成交金额高达7.92亿元!和前期的大宗交易相比,近三日的大宗交易似乎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显示出“量价齐升”的强劲态势。
不仅如此,由于《指导意见》中对大小非减持的种种约束,使得业内诞生了一批专司大宗交易的“职业大小非代理人”。这些“职业代理”可以从大宗交易上低价吃进,然后在第二个交易日拉个高开,进行抛售,“可以说是‘打新股’之外的又一‘无风险高套利’。
其次,股市的政策底危机四伏。由于4月20日和4月24日,管理层先后推出了规范大小非减持的《指导意见》和将印花税从千分之三调降到千分之一的利好,沪深股市终于从前期的暴跌中来了个紧急刹车。于是,沪指从2990点开始展开反弹,并迅速到达3750多点。因此,沪指3000点被认为是管理层的最低心理防线。然而,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受到汶川地震的沉重打击以及大小非、基金等机构的大幅减持,沪深股市不得不重新掉头向下。到5月30日,沪指已经大部分回补了4月24日降低印花税时的向上跳空缺口。若无进一步的利好,完全补掉缺口,将没有什么悬念。尽管根据调查,百分之八十的投资者认为3000点将不会被跌破,然而,部分机构却并不赞同这种看法,它们认为,沪指很可能会再次快速跌破3000点,进行第二次探底。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政策底的确是危机四伏。
其三,大盘股的发行与上市,将会对股市构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即将于本周五过会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若不出意料,顺利通过证监会的审核并上市肯定没有任何问题。根据中国建筑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公司本次拟发行不超过120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300亿股。此次发行筹集资金规模预计达到426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首日上市后从二级市场过来的资金。如果将这两部分资金相加,总数将会达到500亿元以上。为了参与中国建筑的申购,在目前的股市环境下,绝大部分机构最可能的做法是继续从二极市场上抽出资金,也就是撤东墙补西墙,从而给整个A股市场带来巨大威胁。
在股市没有完全摆脱困境之前,A股市场的核心问题不是如何扩大融资,而是怎样恢复投资人的信心。为了我国股市稳定的大局,目前阶段,管理层应该暂停一切融资活动。
http://finance.qq.com/a/20080602/002123.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