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激发起投资者的爱国热情。在“不空仓,不抛售”、“不卖四川股”、“锁仓支持四川灾区”等口号的鼓舞下,股市表现出“爱国市”的特征。面对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巨大灾难,沪深股市居然没有出现大幅下跌的走势,这在世界范围里都是一个奇迹。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每逢大的灾难降临,股市往往表现为暴跌,美国“9.11”事件发生后股市的暴跌就是最好的例证。
   
投资者的这份“爱国热情”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投资者的这份“爱国热情”似乎有走向泛滥化与非理性的危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苗头就是给市场对灾后重建概念股的炒作戴上一顶“发国难财”的帽子,这就有点滥用“爱国热情”了。
   
汶川地震发生后,维护股市的稳定是沪深股市的重中之重。在这个时期,对于大小非的减持行为,对于一些机构投资者打压股市的砸盘行为,投资者予以谴责,甚至要求监管部门将其列入黑名单,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投资者因此为这种种破坏股市稳定的行为戴上一顶“发国难财”的帽子,同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将市场对灾后重建概念股的炒作也戴上一顶“发国难财”的帽子,似乎就有些过份了,有滥用“爱国热情”的嫌疑。
   
从股指运行的大方向来看,灾后重建概念股的炒作是有利于凝聚市场人气的。这实际上也是有利于维护股市稳定的。这与大小非的套现,与某些机构的砸盘对股市的影响是明显不同的。而既然这种行为是有利于维护股市稳定的,那么,为其戴上一顶“发国难财”的帽子显然有欠妥当。
   
就汶川大地震而言,虽然地震带来了众多的人员伤亡,给国家带来了一场灾难。但作为生者,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悲痛之中,甚至在悲痛中沉沦。逝者安息,生者坚强。作为生者,我们必须承担起灾后重建的任务。而既然要灾后重建,这对于相关的上市公司来说就是一个发展的机会,尽管这个机会的到来,让国人痛苦万份。然而,地震带来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我们必须要正视现实,搞好灾后重建工作。这既是对死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生者最好的交待。所以,对于相关的上市公司来说,更有必要要抓住这次灾后重建的机会,这既是为灾区人民作贡献的机会,也是公司发展的一次机会,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发国难财”。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与发展作出提前反应的股市来说,对灾后重建概念进行炒作也就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应称之为“发国难财”。当然,股市里投资是有风险的,参与灾后重建概念股的炒作同样也存在风险,所以这就要求投资者在参与这类股票炒作的时候,一定要有风险意识。而不能因为自己没有风险意识,盲目参与这类股票的炒作,最后自己亏损了,就给其他人戴上一顶“发国难财”的帽子。
   
此外,对于抗震救灾期间,投资者的盈利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除非股市真的暴跌、普跌——而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与监管部门维护股市稳定的宗旨相违背的,否则股市维持平稳运行,总有部分投资者是要赚钱的。如果认为投资者炒作灾后重建股赚钱是“发国难财”,那么在其他股票上盈利是不是也叫“发国难财”呢?难道说只有大家都亏损,那才不叫“发国难财”吗?
   
所以,不要把灾后重建概念股的炒作与“发国难财”等同起来。如果有投资者先知先觉地参与到了灾后重建股之中去了,那是你的智慧所在,没必要为“发国难财”的帽子感到不安。当然,如果有投资者确实因此而惶恐的话,那么你不妨把自己赚到的钱全部捐赠到赈灾募捐中去。这种做法显然比那些自己没抓住灾后重建概念股的炒作机会,而一味地指责别人“发国难财”者要“爱国”得多。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10844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