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万科捐款门”事件,王石与万科最近成了网民炮轰的目标。为平息网民的进一步炮轰,为避免万科形象受到进一步的伤害,日前,万科方面不得不采取行动,决定拿出1亿的资金参与绵竹市遵道镇纯公益性质的灾后重建,承诺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而作为董事长的王石,更是借相关媒体采访之机,就“万科捐款门”事件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王石的道歉无疑是明智的。正如王石自己所言,“万科捐款门”事件,一是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分心,伤害了网民的感情,损伤了很多网民的赈灾热情。二是造成了万科员工的心理压力。三是对万科的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王石特向广大网友表示歉意。
这实在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面对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全国人民表现出了空前的凝聚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支援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的热情,一些企业,一些个人纷纷加入到捐款的队伍之中。而就是在这股全国人民的赈灾热情中,作为我国房地产企业中的老大哥万科,却只是捐献了200万元人民币,甚至比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些小弟都不如。很显然,万科的捐款与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大不相符。虽然有许多人认为,献爱心不论金额的大小,但献爱心同样也需要量力而行,如果一个人有能力捐献1000元,但实际只捐献了10元,那么这份爱心显然是打了折扣的。而且面对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国难,象万科这样的知名企业,不仅仅是奉献爱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承担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责任,而200万元的捐款显然不能代表万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
不仅如此,作为董事长的王石更不应该为万科的吝啬之举作出不合时宜的辩护。王石不仅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元是合适的,而且还表示,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并且,王石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王石的这种辩护无疑是为“万科捐款门”火上浇油。难道面对汶川大地震这样的国难,万科拿出超过200万的捐款来就是“负担”吗?而既然如此,王石为什么还要拿着万科691万元的年薪呢?这不是更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吗?
王石能够对自己有关捐款言论进行反思,这是一件好事。这也算是一种知错改错。不过,从王石道歉这件事情来看,同样也有这样几个问题是值得人们来思考的。
首先,作为公众人物来说,一定要“慎言”,一定要考虑到自己言论所带来的后果。象王石之言论,不仅使万科的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而且也给当前的赈灾工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其次,作为知名企业、公众企业来说,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面对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灾难,象万科这样的龙头企业,捐出200万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当然未尝不可。但从承担社会责任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其三,作为媒体来说,要有大局观点。目前的大局是什么?就是抗震救灾,就是要举全国之力来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万科捐款门”事情上,有关媒体的某些评论,却是把鞭子打在了网民身上,认为网民这是“逼捐”,是对企业爱心的亵渎,是让企业背上了慈善的负担。这类观点实际上是为一些有能力捐献更多款项企业少捐款制造借口。这类文章显然只是突出了“爱心”的一面,而忽视了企业尤其是公众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一面。
此外,就是客观评价网民的言论问题。公道自在人心。但人心在哪里?人心就在网络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这雪亮的眼晴在哪里,同样是在网络上。所以,对于网民们的声音,务必要加以正视,更不能用打压的方式来对待。在这次的捐款问题上,网民们把眼睛盯住了平安,盯住了万科,但事实表明,这几家企业确实是有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在首次的捐款时却少捐了。即便是“逼捐”,也没有为这些企业带来“负担”,但对于当前的赈灾工作却是有积极意义的。
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8-05-22/000003676928.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