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式救市的实质是一种纠错

(2008-03-22 06:07:19)
标签:

救市

股票

               
    时下的股市,救市的呼声甚高。不过也有不赞成救市的,认为“救市”会加重中国股市“政策市”的色彩,增加监管部门对股市的行政干预,主张股市的事情应由市场来解决。而作为管理层来说,面对市场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救市呼声却迟迟没有出手,似乎也存在着这种顾虑。

    管理层的这种顾虑其实表现得很明显。比如,今年1月23日,针对当时市场上关于证监会批准数只券商集合理财计划以救市的传闻,当晚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审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是正常的工作速度,并没有因为市场调整而作出特别批准。该负责人称:“我们不负责管理指数,也不会因为指数的一时涨跌而放弃正常的监管工作,批(集合理财产品)是一直在批的,成熟一只就批一只,不会因为市场调整而特批一些产品。”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欧阳泽华在接受路透等九家境外媒体的联合采访时表示,没有所谓“救市”,但应有应急机制。3月10日,证监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范福春在出席两会政协经济组讨论间歇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发行新基金不是为救市”。因此,从证监会有关领导人的这些表态中,投资者不难看出,管理层要与“政策市”划清界限的意图很明显。

    从股市的发展来说,管理层确实有必要减少对股市的行政干预。不过,鉴于中国股市的不成熟,股市投资者的不成熟,因此,中国股市还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必要的时候,救市也是不可缺少的。管理层大可不必为了避嫌“政策市”而置股市的稳定,置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于不顾。

    就中国式救市而言,并不能等同于“政策市”或“行政干预”。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式救市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市”,其实质是一种“纠错行为”。从时间上来看,是先有“政策市”或“行政干预”,然后才有“中国式救市”,所以,中国股市救不救市,并不能改变中国股市“政策市”的实质,即便是不救市,中国股市仍然还是“政策市”。

    作为一种救市行为,通常说来,管理层或者说政府部门总应该拿出一些资金出来,或者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的香港政府就调动了大量的资金来救市。又如时下的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政府不仅大幅度降低银行存款利率,提出实施金额高达1400亿美元至1500亿美元的减税政策,而且还联手欧洲央行、瑞士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推出向金融市场注资2500亿美元的举措。可以说,这些救市所拿出的都是真金白银。而我们的救市呢?实际上并没有“付出”什么,政府部门最多就是在股市里“少拿”点什么。比如目前市场呼吁的降低印花税措施,政府部门也就是从股市里“少拿”一部分的税收而已。因此,这种中国式救市所付出的成本很低,甚至是不要成本,只要动动嘴巴就可以了。

    不仅如此,中国式救市的实质是一种“纠错”。为什么当前市场“救市”的呼声不断?是因为我们管理层在过去的工作中对市场监管不力,甚至犯下了重大的错误需要得到纠正。比如,降低印花税的呼声,那是因为去年“5.30”的时候,国家财政部将印花税率从1‰大幅调高到3‰的缘故,使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率高居世界榜首。如果没有犯下这样的错误,或者说管理层主动将印花税调整下来了,现在又何来降低印花税救市的呼声?再如叫停中国平安再融资的呼声,那是因为中国平安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已严重地动摇了中国股市的根基,而管理层对于这件事情又态度暧昧,并且中国平安的再融资事件也暴露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所存在的巨大问题,所以现在迫切需要得到纠正与完善。又如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这是因为在此之前,这项制度严重地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所以需要得到纠正与改错。所以,中国式的救市,只不过是在股市问题大爆发情况下对有关问题的纠正与完善而已,实际上离真正的救市相距甚远。可以说,中国股市从成立以来,还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救市。中国式救市与“政策市”无关,与股市制度的完善与纠正有关。也正因如此,目前中国股市要不要救市,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自明。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jjpl/1050/2008/03-21/018@104420.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