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股指走势,可谓一波三折。在上周五(9月7日)上证指数大跌116点的情况下,本周一又拉出一根147点的长阳,但周二,也即9月11日,上证指数又暴跌241点,创下近三个月来最大的单日跌幅。而随后大盘又迅速回稳,其中周四又大幅上涨101点。总之,目前大盘的走势扑朔迷离,后市走向如何牵挂着投资者的心。
中国股市的走向一直都与政策面的暖冷关系密切。不过,经历过“5.30”的暴跌后,因为管理层“半夜鸡叫”,直接打压股市的政策受到市场各方面的一致批评指责,所以,直接打压股市政策的出台,管理层明显谨慎了许多,股市也因此少了许多来自政策面的直接干预。
而从间接的政策性因素来看,最多的是宏观调控方面的政策。但因为宏观调控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间接的,所以过份强调这种影响,或许会误导市场,甚至是自己吓自己。
不过,尽管如此,笔者以为,管理层对股市的调控政策还是有踪迹可寻的。经过“5.30”之后,管理层更学会了用市场的手段来调节市场的做法。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新股发行的过程中,体现在海外蓝筹回归A股市场速度加快方面。这个问题在本周体现得尤为明显。
根据安排,本周有大盘股北京银行的发行。北京银行的发行规模为12亿股,发行价格12.5元/股,融资金额达到150亿元。照常理,本周有如此规模的融资,其他的大型融资也就可以缓一缓了。但从本周的情况看,海外蓝筹回归A股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就在北京银行网上发行的同一天,刚刚过会的建行就拉开了A股发行的序幕。建行的发行规模不超过90亿股,而发行价区间为6.15元/股-6.45元/股。由于最终按上限定价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建行A股的融资规模将可能达到580亿元,再创个股发行融资规模新高。不仅如此,就在建行A股拉开发行序幕的第二天,同样是刚刚过会的中海油服也拉开了发行的序幕,而该股的融资规模也将超过百亿。此外,本周四晚,发审委又发布公告称,中国神华又将于下周一申请过会,而该公司的融资规模有可能突破600亿元的水平,再创A股市场个股融资规模新高。就在同一天,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国资委已经完成中移动回归A股准备工作。加之中石油传闻中将于10月A股上市,其A股的发行申请甚至早于建行上交给证监会。因此,海外蓝筹的加速回归成为A股市场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用乐观的观点来看待海外蓝筹的回归,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既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也有利于增加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力,使股市的晴雨表功能走向健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海外蓝筹的回归完全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没有必要这么一哄而上。所以,从海外蓝筹的加速回归中,不难读出管理层所释放出来的政策性信号。即对当前行情的一种调控信号。毕竟目前的股指达到了5400点,股市的市盈率突破了60倍。如何调节当前过热的股市?管理层没有采取直接打压股市的政策,这是管理层调控股市水平的进步。但另一方面从建行A股、中国神华的发行来看,也明显是通过扩大股票的供给,加大对股市的抽血力度,以达到为当前过热的行情降温的目的。
对于这一政策信号,实际上在其他有关方面也可以得到佐证。比如放缓新基金发行速度,同时安排40家老基金暂停申购。而且上周末尚福林在北京召开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也表示,市场风险有所积聚,部分投资者风险意识薄弱,等等。所有这些与海外蓝筹加速回归所发出的政策信号都是一致的。因此,投资者务必要正视这一政策信号。虽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股市将向下调整,但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http://paper.people.com.cn/gjjrb/html/2007-09/17/content_20063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