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证监会公布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通知”,对QDII准入条件、产品设计、资金募集、境外投资顾问、资产托管、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等作出规定。这意味着继银行系QDII不久前获准出海后,基金、券商系QDII也被获准放行。
曾经在过去的熊市里一度视为是洪水猛兽的QDII,如今正式向国内股市的两大主力机构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敞开了大门,此举将给国内股市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无疑是国内的投资者所关注的。虽然管理层此时推出QDII新政,确有分流国内市场资金之意,但从现阶段国内、国外股市的情况来看,QDII现阶段所能分流的资金非常有限,对国内股市的影响微乎其微,无碍当前牛市的脚步。
首先,从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来说,目前还对境外市场缺少足够的了解。哪怕就是香港股市,国内的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也不是很熟悉,更缺少相应的投资经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赴港投资,最多也就是试试水而已。所以,在QDII之初,国内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愿意投向香港股市的资金将是有限的,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
其次,在国内股市,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基本上都受到政策的庇护,管理层出台一些大的政策,往往都会事先与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沟通,让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事先领会管理层的意图,这样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在投资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但进军香港市场后,国内的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就都是非常普通的投资者了,政策的阳光不可能照到QDII的头上。并且,由于QDII之初,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投向香港股市的资金规模是有限的,这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是香港股市的决定力量,因此,在投资的过程中,国内的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四处碰壁将是不可避免的。这就决定了国内的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不可能大把大把地把资金投进去。
其三,目前香港股市所处的历史高位,也同样令国内的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不能不小心翼翼。虽然近两年来,国内股市的大牛市令国内的投资者有了一种恐高的感觉。但实际上,包括香港股市在内的海外股市,其牛市的时间甚至比沪深股市还早了两年,目前这些股市也同样是一再创出历史新高。所以在这种历史的新高位置上进入香港股市,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同样不能不有所顾及,弄不好很有可能就是到香港股市去为香港的投资者接最后一棒。虽然目前H股的股价远低于A股,但实际上H股近几年来的总体涨幅远远超出A股。由于两地投资者结构不同,因此如果简单地把H股股价与A股股价类比,很可能这就是香港股市留给QDII的一个美丽陷阱。
其四,面对人民币的升值,境外资金大量流向国内市场,QFII的额度也再次大幅调高。这时的国内资金向境外流出,无疑是一种逆流而动,是背离经济利益原则的。并且从去年9月推出的首只QDII试点基金——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运作来看,该基金今年4月底的单位净值约在1.038美元的水平,年化收益率8%到10%。这一水平与同期A股平均收益率相比,吸引力明显不足。也正是由于QDII收益水平偏低的原因,所以在QDII机制推出一年的时间里,其表现一直都很低迷,遭到投资者的冷遇。据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去年年底在香港所言,外管局迄今已批出了126亿美元的额度,但实际购汇额不到3亿。而目前规模最大的QDII就是华安国际配置基金,规模为1.97亿美元,这相对于A股市场的基金来说实在是小得不能再小了。因此,尽管QDII新政出台后国内有近30余家基金公司与证券公司具备申请QDII资格,但在短期内要想有太多的投资者来申购,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毕竟目前国内的A股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更有吸引力,日前央行公布的今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购买股票和基金的意愿首次超过储蓄存款,这也表明了当前国内投资者对国内股市的看好。
http://paper.people.com.cn/gjjrb/html/2007-06/25/content_13204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