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视股市利空

(2007-05-31 15:43:09)
 

               
    牛市壮人胆。置身于牛市之中,投资者的身上也是一身牛气。不仅面对股市行情,投资者牛气冲天,就是面对市场上的利空消息,投资者的“牛眼”里也根本就没把它当一回事儿。用东北人的那句话来说,就是没把村长当干部。如这一年多来,央行一次又一次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甚至央行的“组合拳”,甚至证监会连续两次“买者自负”的警示,投资者都把它当成了耳边风,甚至当成利好来对待,以至每一次利空消息的出台,都为股市再创新高增加一份新的动力。

    与熊市相比,牛市对利空的反映确实要迟钝许多,也不会动不动就被利空消息所吓倒。毕竟牛市里存在着一种赚钱效应,而在这种赚钱效应的驱使下,许多的新股民都涌进了股市,许多的场外资金都涌进了股市,以至股市里资金充沛、人气沸腾。而在这种火爆的气氛中,一般的市场利空还真是难以对市场构成威胁,仅仅只是成为场外资金低位进场的一次机会。象此前央行一次一次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等,每一次都走出低开高走的走势来,就是场外资金趁机低位买进的结果。

    当然,市场之所以没把一些利空消息放在眼里,实际上也与一些利空消息的过于“温柔”有关。时下的这轮牛市是因股改而起了,同时也肩负着上市公司股改、大中型国企上市、大小非减持套现的历史使命。也正因如此,对于本轮牛市行情,股市管理层,乃至政府高层都予以精心呵护。所以,尽管对于股市所表现出来的过热现象,股市管理层及政府高层都充满了担心,但管理层及高层仍然不忍下重手,而是更多地推出一些相对温和的措施,如上调存款准备金与加息,证监会的两次“买者自负”的警示等,希望市场能够洁身自爱,能够在证监会的苦口婆心下及时回头。但市场显然务读了这些措施的出台,鉴于这些措施明显缺乏对市场的杀伤力,以至投资者都没把这些利空消息以及这些利空消息出台的警示意义放在眼里。

    但作为股市管理层及政府高层来说,永远都不缺少调控股市的手段的。如1996年监管部门动用了“十二道金牌令”,最后终于以一纸《人民日报》的特评文章把疯狂的股市打压了下来。当然,作为现在的监管者来说,其监管水平较之于11年前来说肯定是大有进步,不会停留在11年前的水平上,也不会再动用特评文章来打压股市,但用市场的手段来调节市场还是不缺手段的。所以,当高层一次又一次地向市场发出信号的时候,甚至当证监会一而再地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的时候,市场对这些信号一次次地误读,甚至对证监会的苦口婆心也视而不见,结果终于招来了政府高层的重手: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率由现行1‰调整到3‰。于是我们看到,在5月30日的交易中,股市一片杯盘狼藉,上证指数大跌281点,跌幅达到6.5%,两市跌停的个股达到850余只(不含ST股)。股市终于没有象此前加息等利空出台一样走出低开高走的走势来,投资者尤其是近年来入市的新股民终于品尝到了政策性利空所送上的苦酒。而实际上,这杯苦酒不正是投资者自找的么?笔者相信,如果这一次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的政策仍然不能令市场猛醒的话,不排除管理层有更强烈的利空政策出台。

    有涨有跌的股市才是正常的股市,即使是牛市也不应该拒绝调整。也正因如此,哪怕我们处于牛市之中,投资者也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而这种防范风险,不仅仅是要防范市场自身的风险,同时也要防范政策性风险。换一句话说,就是要对政策性利空予以充分的重视。否则我们不仅会象这次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一样被政策性利空打一个措手不及,甚至不排除招来更严厉的政策性利空的打击。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6957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