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矛又卖盾的事情,古已有之,今人亦然。就说时下的股市泡沫吧,管理层是一手在挤除泡沫,一手又在制造泡沫,成为中国股市卖矛又卖盾的典型。
对于当前股市里的“泡沫论”之争,管理层的态度其实是很明显的。实际上管理层早就开始用实际行动来为过热的股市降温了,挤除股市泡沫成了管理层最近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从证监会方面来看,从去年12月份以来就暂停了新基金发行的审批工作,同时还要求各基金公司对基金发行与营销过程中所存在问题进行自查,并且对原已审批的新基金的发行及老基金的营销都明确地在发行规模上作出了限制。这应该是管理层最早的挤泡沫之举。而进入今年之后,证监会一方面是明显加快了大盘股发行的节奏,中国人寿、兴业银行、平安保险、中海油田一只接着一只。另一方面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也进一步加强。如最近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下发2007年一号文,要求基金公司在2月1日前,上报本基金公司及旗下基金合法合规运作和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加强对基金经理“老鼠仓”的监管,要求基金经理上报直系亲属的身份证号和证券账户等。又如,要求证券公司对包括“拖拉机”帐户在内的五大类不合格帐户进行清理。这些无疑都是证监会消除股市泡沫的重要手段。
而从银行方面来看,同样不甘落后。一方面是新年伊始,央行出人意料地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对过热股市的“善意提醒”。另一方面,在流动性治理上下狠招。如1月16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一口气回笼了3000亿元资金,创下单日回笼资金的历史新高。最近,银监会又发出通知严禁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同时安排在春节后对信贷资金挪用入市问题进行全面检查。此外,倍受市场关注的加息问题又被再一次地推向了前台。
与银行方面遥相响应的是国资委。在1月25日召开的全国国资工作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严厉表示,对于国有企业炒股,应该高度防患风险。他同时表示,国资委将建立一套跟踪系统,对进场的国企资本进行监控。而在此前召开的央企负责人工作会议上,李荣融也曾就国企炒股问题劝诫央企要牢记过去的教训,在发烫的股市面前,不要红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防造成损失。
并且,就在上述权力部门相继对股市进行调控的时候,中央电视台甚至请来了在中国投资者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罗杰斯来帮忙唱空股市,并且在节目播出时,全部删剪了有关业内人士就股市泡沫问题与罗杰斯激辩的场面。这样的节目安排不能不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正是在管理层的合力作用下,股市终于上演了“挤泡沫”的一幕。1月25日,沪指大跌118点,创近8年单日最大跌幅,两市总市值一日蒸发4500亿元;26日上午沪指再下136点,投资者为管理层的“挤泡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然而,就在投资者为管理层的“挤泡沫”付出极大代价的同时,管理层却又在股市里大肆地制造泡沫。最明显的就是兴业银行日前32.50倍市盈率的发行。目前两市的静态市盈率约为40倍左右,动态市盈率则为32倍左右,但这样的市盈率就要被挤泡沫了。而兴业银行的发行市盈率就达到了两市的动态市盈率水平,上市后的市盈率按股价上涨50%的幅度计算将达到50倍以上,因此,这样的股票岂不是有着更多的泡沫么?而作为管理层来说为什么对这样的事情置之不理,任凭新股一只只地带着大量的泡沫发行上市呢?
一手挤除泡沫,一手又在制造泡沫,作为管理层来说,到底是在维护谁的利益,又要损害谁的利益呢?
http://www.nbd.com.cn/_NewShow.aspx?D_ID=6023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