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让地名散发出铜臭的气味

(2006-11-08 09:09:51)

                

    最近,武汉市政府决定实行地名有偿命名制度的消息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何谓地名有偿命名制度?即通过协议和拍卖的方式,将新建的或者必须改名的道路、桥梁、广场等公用设施以及住宅区的命名权进行出售。而根据武汉市政府的决定,地名有偿命名所得资金,将全部用于地名管理资金。而之所以要实行地名有偿命名制度,根据武汉市地名管理委员会主任、武汉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处长曹雨生的说法,其原因可以归结为这样三点:之一,地名命名权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广告效果,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它是一种资源;之二,其他城市都在开展地名有偿命名这项工作,有的省市已经实施多年,甚至在一些地方性地名管理法规里,做了明确规定(可以拍卖);之三,通过有偿命名筹集资金,用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名管理工作,而拍卖是为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武汉市实行地名有偿命名制度,就象某些支持者所认为的那样,它是一种典型的“帕累托改进”:有人得到、没谁失去,有人变好、没谁变坏。

    那么,实行地名有偿命名制度是否真的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有利而无害呢?笔者以为,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笔者看来,这种地名有偿命名制度,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崇拜,充满了浓烈的铜臭气味。谁有钱,谁就可以在地名的命名问题上说了算,这不成了金钱决定地名了么?这样命名的地名还能不充满铜臭么?因此,所谓的地名有偿命名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典型的捞钱制度,是某些地方政府部门趁机捞钱的一种手段罢了。它不仅是一种典型的金钱崇拜,更是在把国人往“一切向钱看”的歧路上引导,实际上是对国人的一种毒害。

    笔者以为,实行地名有偿命名制度的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作为地名来说,它既是历史的沉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是历朝历代的当地政府部门,与当地百姓共同的选择。因此,尽管金钱对于现代人意义重大,但对于地名的命名来说,显然是不能仅凭金钱来说话。如果因为金钱的缘故,而篡改了地名,使其失去了历史意义与文化氛围,那么,这个地名所留下的就只是一种金钱的符号了。不仅如此,一旦实行了地名有偿命名制度,一些地名被某些企业的名称所取代,比如,武汉的地名被“凯迪电力”、“烽火通信”、“江钻股份”、“长征火箭”等所取代,甚至被深发展、深万科、盐田港、华侨城等代替(既然按市场经济办事,那么有偿命名权就不应局限于武汉本地企业),如此一来,这武汉市还是武汉市了吗?或者干脆把武汉市的命名权也拍卖了,让富通昭和拍卖了去,把武汉市改为“昭和市”,成吗?

    不仅如此,地名有偿命名显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比如现在提起鄂武商,武汉人都知道它是一家大商场,其位置在“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但一旦鄂武商将某某道路、桥梁、广场或者住宅区的命名权拍到了手,也命名为“鄂武商”,那么将来提起鄂武商,谁个说得清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而且作为一些外地人员来说,现在就知道“汉口解放大道”,如果哪一天,这条道路被改名为了“楚天高速路”,那人们或许还真是弄不清这条路在哪里呢!并且,作为海外华侨来说,也许他们就只知道武汉市的老地名,一旦改为了新地名,想必这些海外华人归来之时,恐怕连自己原来的老家也都找不着北了吧?当然,由于地名的变换而引发的住户门牌号码、住户住址以及身份证地址的变更等,那更是要弄得怨声载道了。因此,这老祖宗们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留下的地名,岂能是说换就换的?作为一些地方的权力部门来说,千万别为了自己捞几个臭钱而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不便。

   http://finance.qq.com/a/20061031/000304.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