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管理暂行规定》颁布以来,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对会员制“黑嘴”的防范意识明显增强。不过,就在整个市场对会员制“黑嘴”人人喊打的时候,却有另一类“黑嘴”逃过了人们的视线,他们就是非会员制“黑嘴”。
与会员制“黑嘴”不同,非会员制“黑嘴”往往不容易识别。首先,是管理层并没有限制这类“黑嘴”的活动,更没有相应的行为规范。因此,从制度上,投资者并不容易识别这类“黑嘴”。其次,在现实里,这种非会员制“黑嘴”并不象会员制“黑嘴”那么功利。作为会员制“黑嘴”,在他们的业务活动中,少不了要招会员,收咨询费,推销“黑马杂志”、“黑马软件”等,因此,对于这类“黑嘴”人们容易识别。但非会员制“黑嘴”却没有该类业务,他们就是为大家分析行情走势,点评与推荐股票,投资者很难识别他们。并且,作为这类非会员制“黑嘴”来说,他们并不象会员制“黑嘴”那样频频活动,甚至是无孔不入地开展活动,非会员制“黑嘴”的活动往往很固定,比如,在电视里露露脸,在报刊上荐荐股,或在一些公众场所发表一下股评等。而正是在这些相对固定的活动中,非会员制“黑嘴”们偶尔露出一下自己“黑嘴”的面目。比如,推荐一只涨幅已经很大的股票让投资者来购买。由于这类“黑嘴”只是偶露峥嵘,因此,一些善良的投资者们还认为这是他们的偶尔“犯错”。当然,也有一些非会员制“黑嘴”会经常性地出现这种“错误”,但正因为是经常性地出现这种“错误”,因此投资者也可以相对容易地识别出他们。
那么,非会员制“黑嘴”的“黑”又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他们的“偶尔犯错”上,因为他们的这种“偶尔犯错”往往都是关键性的。比如,推荐投资者购买某只股票,结果那股票不涨反跌了;又如建议投资者远离某只股票,结果那股票很快就上涨了,结果投资者割肉割在了地板价上。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些关键性的错误,原来是这些非会员制“黑嘴”早已和某些庄家或市场主力们串通好了。因此,这类非会员制“黑嘴”带给投资者的危害较之于会员制“黑嘴”来说,一点都不逊色。
那么,该如何防范非会员制“黑嘴”呢?作为投资者来说,首先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投资水平与分析判断能力。对于股评人士的操作建议,要拿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适的投资决策。其次是投资者一旦上当受骗,应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因为新《证券法》明确规定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如有违反者,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当然,作为管理层来说,也有必要出台一部“非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管理规定”,一方面对非会员制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进行规范,另一方面以便提高投资者对非会员制“黑嘴”的识别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