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狗年,最令投资者牵挂的莫过于新老划断的实施,股市融资(含再融资,下同)工作的恢复。一直以来,沪深股市的融资都有着“圈钱”的恶名,上市公司的恶意“圈钱”不仅歪曲了融资的本质,更让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也正因如此,对于2006年里将要恢复的股市融资工作,投资者难免心有余悸。不过,鉴于新老划断的启动将是建立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之上,因此,笔者衷心希望重新恢复的股市融资能有别于以往,能告别“圈钱”的怪圈,让股市融资恢复其本来的面目。
首先,IPO应低价发行。虽然市场化发行是新股发行的最终方向,但鉴于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即便股改了中国股市也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市场的股价定位功能仍然缺失,因此市场化发行其实只是高价发行的代名词。正是基于这种现状,为防止上市公司圈钱行为的发生,IPO应实行低价发行的方式,其发行价应以每股净资产值为基准,将发行价的市净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其次,再融资应以配股为主。股改前的再融资主要以增发为主。而增发模式则是一种最大化“圈钱”的再融资模式。一方面是增发的对象面向广大的社会公众股东,如此一来,大股东可以趁机逃脱增发;另一方面高价增发又能给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带来好处,因此,只举手,不掏钱,而且还能从中获利的大股东自然也就要为上市公司的高价增发推波助澜,从而加剧增发的圈钱效应。而配股则明显与增发不同,因为配股的对象是上市公司的老股东,所以,在太多的老股东放弃配股的情况下,再融资就有失败的危险。因此,要想配股成功,其配股价格务必要适宜。特别是股改后,大股东也属于配股对象,如此一来,大股东再支持圈钱的可能性也就大幅减少了,这也有利于配股价格的走低。
其三,大股东应参与到再融资中来。一方面这是大股东应尽的责任;另一方面,在大股东参与再融资的情况下,有利于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理性化,有利于抑制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大股东参与再融资应是足额参与,而不是“意思”、“意思”而已。或者按照大股东认购的股份来确定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
其四,提高再融资门槛。一是要把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与回报率结合起来,明确规定投资回报率达不到同期债券利率的上市公司不得再融资。二是把再融资与前次募集资金的使用结合起来,如果前次募资投入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或者效益偏低,则应限制这类公司的再融资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