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漈探险

标签:
旅游宁德南漈山南际公园 |
分类: 游记 |
我没写错,这不是“南极探险”,而是“南漈探险”。宁德是个小地方,一说到周末活动,不是看电影,就是去爬山。同事推荐,自己又查了查地图,发现这座“南漈山”居然就在市内,于是周末早上背着包坐上公交进城爬山去也!
还没到公园,首先被唯一开往南际公园的2路车给震撼了:两辆小车都只能勉强并行的一条小街,居然能走大公共汽车!天朝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几个月前这个公园被曝光大量商业设施进驻,里面环境很差,8月初开始被政府收回去清理整顿,目前大门都还在修,进门的荷塘小池之类的也都在清理,不要门票,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收费。
进公园大门首先是一片很不像公园的东东,包括市青少年体育中心都不知道怎么混了进来,另外还有这块碑...

整个南漈山光我看到的寺庙就有三座,外加一座明显是新修的道观。这座白云寺目前也在大修,貌似无法参观,但我去的时候正好听到佛音,上去殿门口张望了一下,里面有一群尼姑正在做功课,看来至少还是有正经的出家人在此的:

南漈山大约没有多少值得称道之处,连山脚下这片小溪汇成的小潭中一块有那么点儿意思的石头也成了“灵鳌”:

再往上是一片颇大的平潭,潭边还有大片光光的大石头,很有些人不顾警告标识在潭里游泳:

最近没怎么下雨,山溪里水量很少,这座石桥看起来也没什么气势了:

终于看到正主儿的牌坊了,科普一下:
方言,瀑布:百丈漈;梅花漈(均在中国福建省)
(以上来自在线新华字典)
(我回家查了这个字才恍然大悟,因为此山最有看头的其实就是一段段的瀑布!)

这座“涧柏”的创意本来不错,可惜原本横在溪上的老柏树已经不存,现在这座是水泥仿制的,不过走在上面还是有点腿软的:

然后突然看到大文豪,读了一下介绍才知道陆放翁居然还做过宁德主簿,所以公园给他立了座像:

雕像上这个字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好像写南宋年号会好一点?

过了涧柏,就一路向上,路越来越难走,大多是不到一米宽的简易石阶,旁边尽是些触目惊心的怪石,比如这块,悬空之下只有一棵老树支撑的样子:

但这段路可以看到好景,比如这座分成好几段的瀑布。后来坐出租车的时候司机听说我刚爬完南漈山,得意地拿了自己几周前台风天拍到的水量暴涨的瀑布的照片给我看,确实很有气势,而且据说在外面的高速公路上都能看得到!

这块呈倒三角形的巨石,毫无悬念地被称作“飞来石”:

沿着瀑布旁边的小路一路上山,让我深刻体会到玩户外的人自虐的十六字真言:“山不在高,没路就行;水不在深,打滑就行”!这段路到最后已经只有一尺来宽,石阶明显是就地取材用大小不一的石块拼出来的,而且不知道多久没人走过了,有些地方灌木荒草已经几乎把路都盖住了,加上旁边不远就是瀑布,水气浸润,长了很厚的青苔,滑了我好几下,旁边可就是顺着陡坡一路滚下瀑布的节奏啊!还好穿的是防滑的野外鞋,有些台阶太高的地方直接手足并用才爬了上去。

这座“涧柏”的创意本来不错,可惜原本横在溪上的老柏树已经不存,现在这座是水泥仿制的,不过走在上面还是有点腿软的:

然后突然看到大文豪,读了一下介绍才知道陆放翁居然还做过宁德主簿,所以公园给他立了座像:

雕像上这个字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好像写南宋年号会好一点?

过了涧柏,就一路向上,路越来越难走,大多是不到一米宽的简易石阶,旁边尽是些触目惊心的怪石,比如这块,悬空之下只有一棵老树支撑的样子:

但这段路可以看到好景,比如这座分成好几段的瀑布。后来坐出租车的时候司机听说我刚爬完南漈山,得意地拿了自己几周前台风天拍到的水量暴涨的瀑布的照片给我看,确实很有气势,而且据说在外面的高速公路上都能看得到!

这块呈倒三角形的巨石,毫无悬念地被称作“飞来石”:

沿着瀑布旁边的小路一路上山,让我深刻体会到玩户外的人自虐的十六字真言:“山不在高,没路就行;水不在深,打滑就行”!这段路到最后已经只有一尺来宽,石阶明显是就地取材用大小不一的石块拼出来的,而且不知道多久没人走过了,有些地方灌木荒草已经几乎把路都盖住了,加上旁边不远就是瀑布,水气浸润,长了很厚的青苔,滑了我好几下,旁边可就是顺着陡坡一路滚下瀑布的节奏啊!还好穿的是防滑的野外鞋,有些台阶太高的地方直接手足并用才爬了上去。
爬到最上面一截瀑布,才终于看到它的名字--白龙潭。而且还看到了这座颇为大气的石桥,加上旁边研判为寺庙的建筑物,劳资都快哭出来了啊!!赶紧去问路,这条上山的路肯定是下不去了,能在这山顶建这么大的桥和庙,不可能把建筑材料从我刚才上来那条路拿背篓背上来吧!


站在桥上可以俯瞰宁德市区,另外右边这块大岩石也有个好名字“燕嘴岩”,其实我觉得它从这个角度看更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燕子了:

这座庙叫“龙湫禅寺”,我上去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心想怎么劳资这一路上山遇到的庙都是从人家后门进的?绕到正门前一看,果然一条很宽很整齐的石阶路直通庙门...闹了半天我是从人家后山上来的...我那些同事们所谓的“一个小时很轻松上山”,大概就是走的这条每不到20米就有一个折弯加石凳休息、路面又宽又平的石阶路吧...
很明显我是不会再从后山那么险要的路径下山了,于是消消停停地沿着石阶路下去,正好拍了些上山时没看到的东西,也就把整个南漈山给圆满了一把。


站在桥上可以俯瞰宁德市区,另外右边这块大岩石也有个好名字“燕嘴岩”,其实我觉得它从这个角度看更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燕子了:

这座庙叫“龙湫禅寺”,我上去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心想怎么劳资这一路上山遇到的庙都是从人家后门进的?绕到正门前一看,果然一条很宽很整齐的石阶路直通庙门...闹了半天我是从人家后山上来的...我那些同事们所谓的“一个小时很轻松上山”,大概就是走的这条每不到20米就有一个折弯加石凳休息、路面又宽又平的石阶路吧...
很明显我是不会再从后山那么险要的路径下山了,于是消消停停地沿着石阶路下去,正好拍了些上山时没看到的东西,也就把整个南漈山给圆满了一把。
这个小水潭叫“桃源”,塑了座寿星像守在一旁,溯溪而上不远处还有块大石头上刻了个老大的“寿”字:

这块天生平平整整的大石头上被刻了个棋盘,附会成“何仙姑吕洞宾对弈处”:

最后要离开“桃源”的时候看到的这两句话很有意思:

出了这个门到了涧柏我才明白过来,当时我过了小桥之后沿着左边的石阶一路向上,就是险要的后山之路,如果是回到桥这边来,穿过这个月洞门进入“桃源”,就是平整的正路了。

这块天生平平整整的大石头上被刻了个棋盘,附会成“何仙姑吕洞宾对弈处”:

最后要离开“桃源”的时候看到的这两句话很有意思:

出了这个门到了涧柏我才明白过来,当时我过了小桥之后沿着左边的石阶一路向上,就是险要的后山之路,如果是回到桥这边来,穿过这个月洞门进入“桃源”,就是平整的正路了。
最后国际惯例上花花,体育中心门口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