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2012-12-24 23:50:13)
标签:

旅游

清迈

泰国

分类: 游记
今天预定了一个半日游的旅行团,去素贴山(Doi Suthep)。七拼八凑的一个团,到各个酒店接了人之后,出城不久就上了盘山公路,车还开得挺快,就感觉跟坐过山车似的左边右边来回甩,加上早餐仍然没什么可吃的,差点把我搞晕车了。

首先到的是一个苗族村Doi Pui,其实村子没有什么好看的,主要活动是买东西,村子依山而建,一路往上小路两旁都是各种“手工艺品”,不少我看着都和国内旅游景点卖的非常像,甚至还有大字中文包装的茶叶,估计这里面真正本地的东西很少。走到最高一层,交10泰铢的门票,可以去看“山地民族博物馆”,其实就是个小木屋里摆了一些农家用品和民族服饰,以及一些关于泰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的介绍。(小声说,泰国的苗族和瑶族其实都是从中国境内逐步迁徙过去的,说啥也不可能比本土的更地道吧...)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这个苗族村的亮点其实是山顶的一个花圃,因为,这里种了罂粟!清迈原本就是著名的“金三角”地区重镇,几十年前当地少数民族确实大面积种植罂粟(BS一下早期的殖民者和后来的“国军”,教当地人种鸦片的就是他们),现在只有极少量给游客看的了。现在还没到罂粟花盛放的时候,只开了几朵: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这朵花中间已经可以看到将来能割取毒液的种子囊了: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这个村子的泰文名的意思其实就是“云雾山”,海拔高到我穿了防风夹克还是觉得冷,加上很不明智地穿了条七分裤,看着村民个个都是夹衫外加毛线帽子,我只好捂着“凉爽透气”的运动帽了...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偷拍了一张村民的小孩: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村里的东西实在提不起兴趣买,倒是花20泰铢买了一小袋现烤的红薯取暖,果然冷天还是要吃烤红薯啊!而且这里的红薯个头很小形状也不怎么规则,估计还真是当地人自己种的。

续程才到我的目的地,Doi Suthep。这边上山可以自己爬楼梯(目测10分钟左右),也可以花20泰铢坐登山小缆车。缆车门票上还特地标明了进入佛寺的注意事项: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其实等缆车也差不多要10分钟,闲得无聊四下打量,发现这个标示: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句尾用的敬语助词居然不是标准泰文里的ka/krub,而是北部方言里的jao。虽然这几天到处都听到人说“jao”,但看到写成文字的还是第一次。

素贴山就是这座素贴寺,华人俗称“双龙寺”: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Suthep”是古代隐居此地的一个法师的名字,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现在寺外还有座小神龛供奉他的雕像: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传说中的白象: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从素贴山俯瞰清迈市,不知道是空气污染还是有雾,看不太清楚: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脱鞋进入寺内,这种中间一个大金塔,四周环绕回廊和小佛殿的形制,和曼谷的玉佛寺很像。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右边那尊佛像很有印度教的特色,佛像后面是多头蛇的造型,和梵天睡在蛇身上的形态有些共通之处: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这里这种做功德的方式,形象地解释了何为“添香油”: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当然,香油钱还是要给的,塞进香油槽下面的那些小洞洞里。

素贴寺山门外的这个长长的台阶旁边的两条巨龙(其实就是Naga,恶龙或者大蛇之意),就是它的俗名“双龙寺”的由来:
终于到来的清迈(六)
整个这个半天团花了550泰铢,包括进入素贴寺的30泰铢门票,总的来说性价比有点低。

回程的路上,我干脆用安全带把自己绑在座椅上,才没有那么晕,不过山上山下的巨大温差(据说最近晚上山上能降到只有4、5摄氏度)还是把我搞得头昏脑涨,下午睡了一下午,傍晚约了偶然遇到的一个从北京来的女生去附近一间意大利餐馆吃饭当作庆祝圣诞了。三道的晚餐都相当美味,加上饮料才500泰铢,还算很划算。吃到甜品阶段,意大利籍的大厨还出来逐桌跟大家聊天,估计在这个平安夜的晚上,他也是人比烟花寂寞吧...清迈不比曼谷,几乎看不到什么特别的圣诞庆祝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