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弄玄虚的《Dahmer》

标签:
影评电影杰瑞米雷纳rennerdahmer天生杀人狂同性恋连环杀手娱乐 |
分类: 影评 |
号称是Jeremy Renner第一部引起人们注意的重头作品,也为他带来第一个演技奖项提名(Independent Spirit Award的最佳男主角奖),但就影片整体而言,与他最近的几部作品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故事改编自真实故事,著名的同性恋连环杀手Jeffery Dahmer的犯罪经历。类似的题材在CSI、Criminal Minds洗礼下看来实在不算很出奇,但当时(2002年)的导演显然觉得它很新奇,不但把Dahmer干下的几个重要案件反复来回切换,试图解释这个内向的少年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个变态杀手(Dahmer最后的“高峰期”纪录是一周一个)的,而且运用了一些非常晦涩的隐喻,比如几次出现过的塑胶人体模特,想要给全片完成一个“衔接”,可惜如果我没有看过一段相关的编导访谈,肯定理解不到这个隐喻。简单地说,导演的水平在《香港有个好莱坞》的层面上,而却想要达到市场与艺术奖项的双赢(本片当年在Dahmer的主要犯案地点Milwaukee首映),最终是迅速转入录像带市场,仅仅获得了几个奖项提名。
JR的几段高潮感情戏的发挥都非常不错,单凭演技而言,提名最佳男主角应该没有什么异议。可惜演员的演技挽不回导演天马行空的剪辑,影片前半段我一直忙于拼凑到底来回切换的这几个时间片段孰前孰后(当时JR已经30岁了,让他去演18岁的少年,再怎么看也很难搞清楚状况)。不禁叹息如果换成近几年的几集关于变态连环杀手的CSI或是最擅长此类题材的Criminal Minds的导演来导,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很难想象Dahmer能在那么一间小公寓里杀人、分尸还偶尔食人却不被人发现。我特地查了一下这个案件的wiki资料,实际上早就有人注意到那间公寓里有腐臭味,却从来没有人报警。而其中一个少年侥幸逃到了街上,却被巡警轻易“还”给了Dahmer,现在来看简直白痴到了极点的情况,当年还真的就发生了。
虽然Dahmer的犯罪经历符合常见的连环杀手的profile:破裂家庭、性情孤僻、同性恋,但电影中的处理未免有些恶俗,比如安排逃脱的受害者Rodney跑回去向他示爱,最后被拒绝才离开(真实案件中Rodney是自己反抗逃脱,最后带了警察回去揭发Dahmer的罪行)。看到干瘦黑小子一边说着“You are so beautiful”,一边脱衣调情,JR脸上的表情让我想起《12 and Hol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