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noon at Mueseum (3) -- "Shipwrecked" Belitung沉船文物展

标签:
artscience滨海湾博物馆新加坡展览长沙窑belitung |
分类: 游记 |
这艘船是一艘唐代的阿拉伯商船,大约在公元830年从阿拉伯航行到中国,然后在满载中国货物的归途中,不知何故偏离了原来的航线,在印尼的Belitung岛附近沉没。1998年被发现之后,由于船上数量惊人而保存完好的唐代长沙窑瓷器而震惊考古界。(呵呵,知道我为什么感兴趣了吧?)
介绍说这是一种“磨具”,可能是用表面的纹理把一些食物或是药材磨碎?
砚台,证明船上有能读书认字的人,我猜账房先生、绘图员、领航员、大副、船长等等应该都会吧?
这个真可谓是“portable”的砚台了,跟我的手比一下:
左边那个,是枚金币...只有普通衬衣的纽扣那么大...看来是纯金的才行:
这种应该是装油或是食物酱汁的,外壁的花卉图案应该是用黏土做出来,贴到坯瓶外壁,再一起烧制的,做工很精细了:
这种做工甚糙的碗盘非常多,大概工人们也觉得无聊,在其中一些上面随手画了些鬼画符的图案之类的,也有些有意思的:
这个“湖南道”的地址,貌似是烧制的工匠或是写这些字的人的:
这首诗不见于《唐诗三百首》,但却是典型的闺怨:
这个是这批文物的标志--“Belitung大壶”,很明显不是中国风格的,可能是当时的窑厂按照外国客户的订单特制的:
这种“鼻饮杯”,杯底有小孔,以各种动物的形状掩饰,据说是当时的一种风俗,将酒水从鼻子吸入。在网上搜了一下,貌似是中国南方的俚族的风俗,在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有记载。想象一下原理,大约是为了用一些刺激性的液体直接作用于鼻咽部,效用近似于后世的鼻烟。
这个壶的手柄也是相当的有创意:
然后是一批铜器:
这种造型的小盒,现在在东南亚的手工艺品商店比比皆是,古代可能是用来装胭脂之类的,现在多数用来装些零碎物件:
真金驾到!
不知道什么样的人家,吃饭都使纯金雕花的碟子?
还有八棱金杯:
最近看的两个展览都有这种余兴节目,用折纸复制文物。我折的Belitung大壶和八棱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