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制经典 -- 《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10-04 17:13:53)
标签:

电影

影评

恶棍特工

pitt

tarantino

娱乐

分类: 影评

        复制经典 <wbr>-- <wbr>《Inglourious <wbr>Basterds》

 

 

我承认我是冲着Brad Pitt去看这部电影的。虽然是Quentine Tarantino编导,但这一点对我的吸引力并不大,因为自从“Kill Bill”系列之后,很多挂着他的名字的电影都有滥竽充数之嫌。

同一个名字,还有另外两部电影,1978年版的同样以二战美军为背景,1987年版的则是换成了越战中的美军,但剧情都是类似于《加里森敢死队》性质的。但千万别以为Brad Pitt和他的“Basterd”兄弟们就将带着你出生入死两个钟头--他们顶多只能算是串场人物而已。不过说实话,我还真看不出这部电影的主角到底是谁...

电影分为五章(Chapter),基本上可以视为5个比较独立但又互相联系的短片。实际上也的确像是五部短片串在一起,因为风格大相径庭。
第一章几乎只有一个场景,在家里藏了几个犹太人的法国农夫跟找上门来的党卫队军官的对话,就撑起了长达20分钟的戏,编、导、演的功力均非泛泛。尤其要说一下饰演党卫队军官Hans Landa上校的Christoph Waltz,风格很像是田村正和的古畑任三郎,整部电影中的四段长对话戏都相当好看。
第二章比较接近《Kill Bill》时代的Tarantino,Brad Pitt和他的“Basterds”的来龙去脉交代了一下,尤其是几个有特色的。
第三章开始进入“戏肉”,女主角之一的Mélanie Laurent(Shosanna)正式登场,跟小帅哥Daniel Brühl(之前最出名的作品是《Good Bye Lenin》)饰演的“英雄狙击手”Fredrick(总让我想起《兵临城下》...)一起开始把剧情推向高潮。看到这里,我很俗地开始构想有没有俊男美女感情戏...这一章也有一段Landa上校和Shosanna的相当精彩的对话戏。
第四章的酒馆戏我认为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一群欧洲大陆演员(最为好莱坞熟悉的大概要算演过《National Treasure 2》的Diane Kruger)用德语、法语、英语再融合各地的风俗、传统斗智,真是一个镜头、一句话都不能错过。虽然我听不出慕尼黑音和法兰克福音有什么区别,但当我看到英国上尉树起中间三个指头比了个“3”的时候,我也知道大事去矣...枪战戏又有Tarantino最喜欢的吴宇森的影子...
第五章一开始Shosanna化妆那段真的令人惊艳,还配上了80年代的迪斯科音乐...最后她整个造型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安排的,正好是新德国的三色旗... Shosanna和Fredrick的结局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想想这么安排也确实是最好的(大概我潜意识中把这一对拿来跟คู่กรรม”里那一对拿来相比了,看来lakorn看多了确实会让人智力下降...)戏院大火中Shosanna那在投射屏幕上扭曲的脸和凄厉的笑声,让我想到《歌剧院魅影》...
最后的结局反而毫不令人意外了,我还嫌Brad Pitt手不够狠...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复制了很多谍战片的经典元素。总的调子很像六、七十年代的二战片或是007片,尤其让我想到那部《血染雪山堡》,酒馆那段几乎都嗅得出味道来了。而且因为用了大量的欧洲演员,跟看惯了的美式电影里的油腔滑调相比,感觉要“硬朗”很多,颇有黑白片时代的风格。情节方面的转折也是接近于早期黑帮片,该死就死,毫不留情。虽然最后的剧情属于“幻想历史”(就是说你玩《三国志》可以在麦城救走关羽,或者玩《信长之野望》帮第六天魔王躲过本能寺之变),但我还是第一次看完Tarantino的血淋淋的电影(M18的)而且在主要人物死得没剩几个的情况下,跟着一群人大笑着走出戏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