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的灾难 -- 《252生存者あり》

(2009-04-25 18:12:14)
标签:

影评

电影

252

生存者

日本

伊藤英明

内野圣阳

灾难

娱乐

分类: 影评

电影的灾难 <wbr>-- <wbr>《252生存者あり》

基本上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灾难电影”(disaster movie),而是“电影的灾难”(movie disaster)。

宣传做得热火朝天,甚至还专门拍了电视版的“前传”来造势,从题材、主角上来看,也分明是要向《日本沉没》和《海猿》看齐。但从选角、剧本、编排到镜头,都完全不像是一部“正常”的电影,2个半小时的时间,我起码有三分之一是在看表--怎么还没完!

一般所谓“灾难电影”,要卖座的几个简单要素包括:帅酷/靓酷的男女主角,逼真震撼的灾难场景,以及很多“螺丝钉”式的配角演员和细节剧情。这部电影在所有这些方面都犯了严重的错误:
1. 找伊藤英明来演男主角倒是很正确,但另一个主要的男角(伊藤的哥哥)启用了除了前年的大河《风林火山》以外几乎没有票房号召力可言的内野圣阳实在是匪夷所思,而内野自己表现也非常差劲:明明是演搜救队队长,结果除了大喊大叫什么也不会,而且似乎还没有摆脱“山本耕助”的影子,说话总是拧着个眉头挤出大小眼(在《风林火山》里他演的耕助是个独眼龙),陈词滥调得让人生厌。
2. 一开始的海啸场面实在是假,海浪卷起就像是《富岳三十六景之神奈川雪浪》一样,冲入高楼大厦的场景一眼就能看出还是《恐龙特急克塞号》时代那种用模型沙盘拍摄的伎俩,老实说就连新加坡海军最近那则募兵广告拍得都要好一些。大水冲进地铁站的一段,过于冗长地拍摄恐慌中的人们跑来跑去,还很煽情地加入了“慢镜+配乐”的桥段,把已经过长的镜头拖得更长了。几名生还者在隧道中奔跑最后被背后涌来的大浪冲走的镜头,“贴图”的效果很强烈,比《Titanic》都不如。
3. 山田孝之演的实习医生,原本应该是个很出彩的角色,但他在前半段演得实在太“过”,本来的愤世嫉俗青年在观众看来简直就想直接把他一脚踹出去。所以尽管后半段有“解释”他为什么这么讨厌的戏份,仍然无法“抵消”对他的观感,结果他后来的英雄救美的桥段也显得失色不少。另外,他曾经的baby fat现在看起来完全是一副中年发福的“欧吉桑”的形象... 其他的配角,如气象局的女研究员,伊藤的老婆等等,不是木头一块就是疯得过了头让人想给她一巴掌,感觉完全是表演“新丁”。饰演搜救队众队员的演员,无论从外形、演技方面,都远远不如《前传》中的市原隼人、阿部力等一票年轻帅哥,真有“买椟还珠”之感。唯一两个还不错的配角,是与伊藤一起被困的小商社老板以及伊藤的小女儿,至少演得比较“舒服”。

最好看的是伊藤等人被困在废弃的地铁站一段,无论是众人从矛盾到合作的剧情,还是伊藤由“驰”到“张”的演出,看起来都还像部规规矩矩的电影的样子。尤其是大家就地取材为受伤的韩国MM输血的桥段,虽然是在其他灾难片中出现过很多次的,但观众依然“受落”。

最后三分之一的救援剧情简直就是搞笑,每每在最紧张的时候插入一段完全不必要的煽情戏,救人救到一半(literally,比如有一段吊了四个人上去,还有三个人在下面的时候...)开始“慢镜头 + 所有演员自带风扇 + Secret Garden式的配乐”,几乎所有观众都在骂:“先救人好不好!”感觉导演完全就没有电影中的时间概念,更不知道“节奏”为何物。

另外剧情的真实性也相当差:一开始说台风的速度为70-110米/秒,形成地点是距离东京1000公里的小笠原群岛海面上空,那么至少从形成到在东京登陆需要3个小时以上,而电影里的当局却完全没有任何预警,人口稠密的银座地区、地铁站这些地方也没有任何应对灾难的措施而导致一片混乱,这在一向自诩防灾、损管出色的日本社会简直不可想象。最后一幕伊藤不但自己奇迹般地从废墟中爬了出来,身上还扛了一个,而周围起码几十个搜救队员就没人扶他一把,就算是为了男主角的高大形象也不至于如此吧?
电影的灾难 <wbr>-- <wbr>《252生存者あ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