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甘奋斗史--《Slumdog Millionaire》

标签:
电影影评slumdog贫民窟百万富翁贫民富翁印度bollywood奥斯卡娱乐 |
分类: 影评 |
一旦镀上了奥斯卡的金,一部西方人的Bollywood电影也顿时变得不朽了起来;其实它看起来更像是印度版的《Forrest Gump》,尤其是那种“叙述-追忆-前进”的螺旋式叙事方式。
老实说我不喜欢前半段对印度贫民生活的种种描写,无论如何都让我想到十几年前的某些中国电影,专以放大自己的落后来满足西方人猎奇的心态。当然要这么做是要有一点勇气的,至少要能够顶住那些反种族歧视者的示威。或许是想要表现一些对比,或是增加一些冲击感,但到底是不是需要去到“小孩跳进粪坑”这么“尽”,我持保留意见。
后半段饰演成年的Jamal(其实也就18岁)的Dev Patel出场较多,电影也终于开始有了“电影”的感觉(前半部看起来更像是纪录片)。喜欢Jamal跟警察局的头头之间的几场对手戏,从一开始的“Catch Me If You Can”的感觉到最后两个人有种惺惺相惜的默契,完全以平实的对话来表现,这才是真正的表演艺术。但大剧情仍然相对显得很苍白,感觉从头到尾的种族仇杀、黑帮、犯罪、阴谋等等,全都是为了增加Jamal的知识面而“预设”的(当然,不排除编剧本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如果你不深究这些情节的合理性,可以把它们都当作“架空”的背景来看。
之所以说这终归还是一部西方人的Bollywood电影,除了编(改编剧本)、导、制都是西方人之外,主要演员也都是很西化的:男主角Dev Patel是出生于英国的印度裔青少年肥皂剧演员,女主角Freida Pinto是在所谓“现代印度”(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长大的model。看看下面这张他们的“生活照”,你找得出传统印象中的“印度”的影子吗?
(我个人觉得比较象年轻版的Nicolas Cage + Angelina Jolie...)
虽然全印度的外景和大量的当地配角以及群众演员使得整部电影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印度莎丽,但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那一句“美国式的方法”仍然很明显地表现了西方人的倾向性: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这些“slum dog”的救世主。
作为Bollywood电影的一大要素,音乐在这部电影中运用得相当成功。尽管最后的一段经典的Bollywood歌舞是一大俗,但贯穿全篇的音乐选择都相当不错,至少这个奥斯卡奖算是实至名归。而最后片尾曲的前奏成为本届奥斯卡被奏响最多次的主题旋律,至少也混了个耳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