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杂感
(2009-01-26 01:07:57)
标签:
春晚春节新加坡焰火金融海啸裁员经济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从昨天一回国开始,就一拨儿一拨儿地搓饭,美食疲劳到已经没有力气拍照了。央视的春晚我已经十来年不捧场了,今年也只看了一首奇怪的“英伦配”(对了,周董脸上的粉厚到我几乎认不出他来,那首歌不知道有没有付版权费给盛噶,最喜欢的部分是周董秀打鼓),然后就困得挣不开眼,索性溜回房梦周公去也。
12点的时候被老妈拉起来放炮,迷迷糊糊地只觉得外面噼里啪啦响成一片。我是最讨厌放鞭炮的嘈杂和硝烟味的,于是很卑鄙地躲在温暖的家里,隔着玻璃窗看外面的焰火。
因为住的楼层很高(一个很“lucky”的数字--13),房子的设计又是前后两面有很多落地窗,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远近各处楼宇燃放的焰火。很多屋苑(比如我们这个)除夕夜都安排了放大型焰火娱乐住户,再加上有些人家自己买来放的,差不多午夜前后各半个小时内,只见到视野所及的范围内各色焰火此起彼伏,而且都是能蹿到百米以上的大家伙,在夜空中五彩纷呈,直把天宇都照亮了。
不知道中国其他城市是不是也是这样(长沙下属的浏阳是世界花炮之乡,货源充足;市区又没有禁止放焰火),这一夜,我完全感觉不到什么金融海啸或是经济危机。实际上,回国这几天,就觉得国内对经济不景气的感受远不如新加坡或是香港,顶多也就是抱怨一下今年关系单位不大送礼篮罢了。
在香港转机的时候看当地的报纸,报道失业率上升和大家缩减过年开支的新闻占据了大部分的版面。而新加坡的早报网则登了一则新闻告诫大家今年过年不可以讲的祝贺语,包括“财源(裁员)滚滚”,“财源(裁员)广进”,“鸿图大展(红屠大斩)”等等,皆因人人害怕随时接到“大信封”。自从去年11月下旬各金融机构开始“动刀”以来,大众对于裁员风暴的感觉已经从幸灾乐祸(金融行业之前几年火爆到人人眼红)变为感同身受了。政府公布的数字中特别强调对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制造业的打击,比如去年第四季度光是这个行业就裁员超过2000人,而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的裁员人数还会更多。对于所谓的PMET阶层(Professional, Management, Executive & Technical)来说,最震动的莫过于摩托罗拉关闭了在新加坡的手机研发部门,把R&D的规模从400多个engineering staff缩减到了80多个。
新加坡政府也推出了刺激经济配套,主要是星期四刚刚出台的新一年的财政预算案,不惜以80几亿新元的财政赤字(占新加坡全年GDP的6%,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一次,比次高的一次高了接近50亿)来补贴低收入家庭,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等各个方面,为此还首次动用了国家储备金(很多人,包括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要打开新加坡的国家金库往外拿钱,需要physically用到分别由当届政府和现任总统包管的两把钥匙)。
提前进行一些大型工程来拉动内需主要是为了提振建筑业,补贴公共交通基金则成功地逼使两大巴士和地铁公司首次宣布降价,大幅降低产业税的目的在于希望业主能够相应地减租以减轻工商业租户的负担(到目前为止还只有政府控制的JTC集团这么做了,私人业主还在观望市场),个人所得税回扣也可以让人们在即将来临的tax season看到一张稍微好看一点的纳税通知单。但我个人觉得(同时也是很多财经分析师的看法)最有“创意”的一项措施还是政府给予雇主“雇佣回扣”。
所谓“雇佣回扣”,就是指政府对所有受雇佣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每个月给予他们的雇主相当于其基本月薪的12%的津贴,至300块为止。这项措施为期一年,到期如果经济没有好转,还可以延长。很显然,这项措施必将诱使雇主们“炒人先炒外国人”,尤其是那些因为不愿意交公积金而始终持工作准证(EP,SP,WP等等)的人。这种近似于“以邻为壑”的方法,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比台湾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直接立法禁止在某些行业聘用外国人要“温柔”一些,但实质上还是一样的。
我所在的公司已经宣布2月份要所有人拿两天无薪假期,相当于减薪10%,希望只有2月份而已。朋友们所在的公司长期减薪的和动刀裁人的时有所闻,只能庆幸自己的公司还不至于那么糟。
看着焰火许下我的新年愿望:新加坡的房价跌跌不休,人民币天天向上(这样就可以拿钱去买房了);工作四平八稳(这年头,无事是福);家人身体健康(身体是一切的本钱嘛)。最后一个愿望留给我自己,就不在这儿说了。
祝所有好人(“好人”的定义不包括金融危机制造者和战争发动者等)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