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毕业的“中国辛德勒”
(2008-07-31 19:29:20)
标签:
爱在中国行何凤山犹太人二战雅礼耶鲁奥地利文化 |
分类: 时事评论 |
今天偶然读到这么一篇《救助过犹太人的中国外交官》,其中被称为“中国辛德勒”的已故中国外交官何凤山博士,竟然是我的母校雅礼毕业的,记忆中以前在校史中从未读到,特摘录以资纪念。(引号内的为引文)
“自何凤山1938年5月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至1940年5月离开,他到底给犹太人签发了多少张“生命签证”,由于资料不全,难以考证,但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一位犹太幸存者提供的护照原件表明,当他1938年6月从中国驻维也纳总领馆得到上海的签证时,签证号为200多号。另一本护照则显示,1938年7月20日时,签证号已超过1200号。如此算下来,他发的签证至少也有数千份。”
很多人都知道二战时有不少犹太人到中国避难,但很少人会提到当年向他们发出这些“生命签证”的人,以至于何凤山后来寂寂而终,令人叹息。
“何凤山1901年生于湖南益阳县,7岁丧父,他和母亲、妹妹三人靠当时设在益阳的挪威信义会的救济维持生活。信义会给了他母亲一份工作,让他进了信义会办的学校。何凤山后来考进了美国人办的雅礼中学,19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设在长沙的雅礼大学(当时美国耶鲁大学在中国的分校)。”
据我所学的校史,雅礼开始是叫“雅礼大学堂”,教授的课程介于美国的中学与大学之间(因为美籍教师几乎都是刚刚从耶鲁毕业的大学生,真正的大学课程想来他们也教不了),后来增设中学部作为预科。何凤山大概是从预科直升的学生。
“1926年自雅礼大学毕业后不久,他以特优成绩考取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奖学金,1932年获得该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1935年开始外交生涯,先驻土耳其,1937年转到中国驻维也纳公使馆任一秘。1938年5月,中国驻维也纳公使馆被撤消,改设中国驻维也纳总领馆,何凤山任总领事。
由于何凤山精通德文,到了维也纳不久,就成了公使馆的新闻发言人,经常应邀在当时维也纳的外交圈和文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七七事变”以后,为了向世人说明日本侵略中国的真相,何凤山博士在奥地利议会慷慨陈词,还直接用德文在当地最大的报纸上发表文章,揭露日军在华暴行。这引起了日本驻奥总领馆人员的恐慌,他们也在报纸上写文章进行狡辩抵赖,何凤山于是又撰文进行批驳,双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较量,这场论战成了当时奥地利媒体的一个热点。
何凤山1940年离开维也纳,1947年至1973年曾在埃及、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等地任外交官,1973年退休后定居美国旧金山。”
这篇文字所据的史料都要到何凤山博士去世之后才得以披露,所以可能我上中学时学的校史还没有收录,希望将来能够编入校史,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