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鲍德熹刘亦菲李冰冰娱乐 |
分类: 影评 |
《功夫之王》的最大卖点在于成龙和李连杰这“双J”的“世纪之战”。
华人的功夫片,从邵氏系列开始的一系列打星,直到李小龙走向世界,再到成龙片的独树一帜,然后是一代代北京体校出来的孩子,可以说每一代都有代表性的人物。但《功夫之王》是史无前例地把同一时代力量为最有分量的“功夫之王”放在一起较量,可以说是前后五十年都很难再现的组合(想想当年成龙也演出了《精武门》,却只不过是一个被李小龙一脚踢飞的打手)。不管是专业影评,业余fans,甚至包括当事人自己,都很期待这部历史性的作品。
平心而论,电影本身是存在着很多瑕疵的。反派人物都像古早僵尸片里的僵尸一样,抹着紫色眼影,腮帮子上一边一块红膏药,就差没拖条小辫子了(可见西方人对于华人的世界的认知水平仍然在缓慢提高中)。刘亦菲的武打像跳舞,非常明显的花拳绣腿,而又操着一口非常奇怪的英文,永远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这一点很多专业影评人也搞不懂是为什么,希望有机会编剧出来解释一下)。
如果把这部电影看作是一个美国孩子看多了功夫片而做的一场“关公战秦琼”式的梦魇,其实倒也就不必苛求太多了,反正去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多半是为了看“Jackie vs. Jet”去的。于是,破庙一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基本上没有台词,坐着打,站着打,躺着打,吊在半空中还在打,没有成龙片常见的利用环境道具制造的噱头,只是两个人、一根棍子,打得很扎实。八爷的动作设计向来喜欢拳拳到肉型的,相信看完这一段之后,所有的动作设计师都应该收获不小。
美国来的功夫小子,据说当年曾经入选过Star Wars里面少年Anakin的最后四名候选人,但在我看来,这个角色既不需要太多演技,也不需要亮丽的外型(毕竟两位男主角都不能说是“帅”了),基本上只要找个肯吃苦(在沙漠里拍戏不是那么好玩的)的孩子来挨拳头就行了。
鲍德熹的音乐很不错,很多地方用音乐配上画外音来叙事,简洁明了,音乐与画面相得益彰,说不定可以提名明年的奥斯卡最佳配乐。
两位主要的女演员方面,感觉李冰冰发挥得要好一些。刘亦菲除了被前述的奇怪的第三人称所累,本身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演技,好像还在演内地武侠偶像剧;李冰冰人如其名,冷冰冰的眼神诠释冷酷的白发魔女倒是得其所哉。
华人的功夫片,从邵氏系列开始的一系列打星,直到李小龙走向世界,再到成龙片的独树一帜,然后是一代代北京体校出来的孩子,可以说每一代都有代表性的人物。但《功夫之王》是史无前例地把同一时代力量为最有分量的“功夫之王”放在一起较量,可以说是前后五十年都很难再现的组合(想想当年成龙也演出了《精武门》,却只不过是一个被李小龙一脚踢飞的打手)。不管是专业影评,业余fans,甚至包括当事人自己,都很期待这部历史性的作品。
平心而论,电影本身是存在着很多瑕疵的。反派人物都像古早僵尸片里的僵尸一样,抹着紫色眼影,腮帮子上一边一块红膏药,就差没拖条小辫子了(可见西方人对于华人的世界的认知水平仍然在缓慢提高中)。刘亦菲的武打像跳舞,非常明显的花拳绣腿,而又操着一口非常奇怪的英文,永远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这一点很多专业影评人也搞不懂是为什么,希望有机会编剧出来解释一下)。
如果把这部电影看作是一个美国孩子看多了功夫片而做的一场“关公战秦琼”式的梦魇,其实倒也就不必苛求太多了,反正去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多半是为了看“Jackie vs. Jet”去的。于是,破庙一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基本上没有台词,坐着打,站着打,躺着打,吊在半空中还在打,没有成龙片常见的利用环境道具制造的噱头,只是两个人、一根棍子,打得很扎实。八爷的动作设计向来喜欢拳拳到肉型的,相信看完这一段之后,所有的动作设计师都应该收获不小。
美国来的功夫小子,据说当年曾经入选过Star Wars里面少年Anakin的最后四名候选人,但在我看来,这个角色既不需要太多演技,也不需要亮丽的外型(毕竟两位男主角都不能说是“帅”了),基本上只要找个肯吃苦(在沙漠里拍戏不是那么好玩的)的孩子来挨拳头就行了。
鲍德熹的音乐很不错,很多地方用音乐配上画外音来叙事,简洁明了,音乐与画面相得益彰,说不定可以提名明年的奥斯卡最佳配乐。
两位主要的女演员方面,感觉李冰冰发挥得要好一些。刘亦菲除了被前述的奇怪的第三人称所累,本身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演技,好像还在演内地武侠偶像剧;李冰冰人如其名,冷冰冰的眼神诠释冷酷的白发魔女倒是得其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