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雨行进
风雨行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59
  • 关注人气:2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阜新红帽子塔

(2012-06-25 02:13:03)
标签:

辽代

阜新

成州

文化

 

阜新红帽子城位于辽宁省阜新市阜新县红帽子乡政府所在地西北2.5公里处,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096米,南北宽754米,城墙夯筑,存高约5米,宽约9米。第面各有一门,四角有角台。城外有马面。城内遗物有青砖、布纹板瓦、滴水等建筑构件及各种陶瓷器残片。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5/middle/540c6848hc33bd461ecae&690

城西北2.5公里外山上有一座十一级砖塔,被称为东塔山塔,也有人称为红帽子城塔。关于这座塔,以后再另文详细介绍,下面想说的是红帽子城的另外一座塔。在红帽子城的西侧500米处还有一座砖塔,早年倒塌,真正的红帽子城塔,是倒掉的那座。由于其倒掉年代久远,因此大多数人并不知晓。由于塔早年倒掉,因此,在地面上遗留下大量的砖瓦堆积,在1967年,当地群众挖堆积的大青砖时,偶然间揭露塔基地宫,经过省博物馆组织考古人员清理,出土了云龙纹大铜镜1件、银塔1件、金塔1件、金笄2件、白瓷葵花口小碟1件、“叠胜”琥珀小佩盒1件、白玉小杯2件、叶状琥珀佩盖盒1件、白玉坠饰2件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由于清理的年代较早,当时并未发表清理报告。1992年,当年曾经参与发掘清理的阜新市博物馆赵振生同志在《阜新师专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阜新红帽子乡辽塔地宫清理记》一文,简要记载该塔地宫情况及出土文物情况。根据赵振生的报告,该塔地宫距地表深3.5米,用方青砖铺地,地宫平面呈八角形,直径8米,地宫墙壁用青砖白灰口砌筑。建塔的大青砖有多少种规格不详,其中多数砖长39厘米,宽19厘米,厚7厘米,背面有七条粗沟绳纹。 

由于塔中出土文物没有具体年款,因此,该塔始建年代并不清楚。赵振生先生以地宫的形制、建塔用砖、出土文物与阜新县大巴乡辽大安八年的半截塔、阜新县勿欢池乡广裕泉村1967年出土陶制辽寿昌元年碑铭地宫、法库县前山辽大安六年萧袍鲁墓进行比较,笼统地认为该塔建于辽代中晚期,没有指出具体修造年代。同时该塔出土的金、银塔各一件,塔上刻有铭文,报告中只记录了铭文的内容,并没有对铭文内容做深入研究。在赵振生《阜新红帽子乡辽塔地宫清理记》后,同一期杂志上,张九成发表了《《吕舟大师行记》浅说》一文,简要释读了铭文,根据铭文内容,推断此塔当建于辽道宗大康二年(1076),塔中吕舟大师可能是驸马,以上两文,在释读铭文中,未加断句,亦未加考释,释读错误较多。在此之后,少有深入的研究文章发表。为了纠正错误,还原铭文原始内容,并根据铭文内容做详细考证如下: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带有铭刻的金塔和银塔。

银塔通高46.3厘米、底径14.4厘米,重650克。由塔座、塔身、宝盖和塔利四部分套接而成:塔座圆形台,塔身素面无纹饰,由银片卷成圆筒形,接缝处呈犬牙相互咬合,下端插人塔座,上端插入塔顶,塔顶似草帽形扣在塔身上,卷檐,周边镶嵌六枚(现存四枚)直立火焰形宅珠。塔顶中心一仰莲上插刹竿,串穿宝珠相轮等九件饰物,顶端是葫芦形塔尖。在塔内附有一横卷银龙,重200克,由左至右錾楷书75行字,行间有框格围以锦花的边框,铭文题为:“太师一生持读经课数记。”经卷铭刻详细地记录了十二种佛教经文。

在银塔内,又套装有金塔,金塔通高25.5厘米,塔檐径10厘米,360克。以金片分段作成须弥座、塔身、塔檐、顶刹部分,再套合而成。塔身用一金片卷成圆筒形,錾出一壸门状的高龛作为正面,周围满錾文字。自龛的右侧起读,依次记佛家偈语、造塔愿文与《法舍利真言》,绕塔身一周。出土时内有金链竹节玉盒,盒内盛舍利子,银塔、金塔、金链竹玉盒三件共为一组舍利子贮器,为造塔者所供养。

银塔内横卷铭文如下:

太师一生持读经课数记

《法花经》无读千部,只读到八百六十三部,未发愿前读了部数不记。《花严经》八十卷读一部,《首楞严》读了一部,不记数;《杂宝藏经》读了一部,不记数;《要集经》读了一部,不记数;《药师经》一部,不记数;《金刚经》一部,不记数;《行愿经》一部,不记数[1]

太师每日课逞[2](通“程”)数记

《观音经》一遍,《上生经》一遍,《般若心经》一七[3]遍,《大悲心》三七遍,《文殊五发真言》三七遍,《[4]□临真言》三七遍,《法花经陀罗尼内拘[5]一道真言》一遍,《护火真言》一七遍,《炽盛[6]光九矅[7]真言》一遍,《土星火星真言》各[8]一七[9]遍,《药义偈》一遍,《行愿经》中《十愿文》一遍。

太师每日念发愿忏悔回向文,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供养十方无量法,供养十方无量僧,见闻普熏证寂灭,一切众[10]生亦如是,供养过[11]现未,根根尘尘遍周法界,恒砂诸佛、菩萨摩诃萨[12]、声闻缘觉贤圣,供养天地日月星辰、九耀二十八宿、东西土地、南北龙神、皇天厚土,两胁[13]俱生神。弟子从无始时来,今得人身,犯无边淫罪、偷盗罪、饮酒罪、□(吃)肉罪、恶口罪、两舌罪、妄言绮语,离间和合,破和合僧,毁僧谤佛,由贪嗔痴,发身口意,六根三业无始,来今得人身[14],无边众生,誓愿度无边烦恼,誓愿断无边法门,誓愿学无上菩提,誓愿成未离苦[15]者,愿令离未得乐者,愿令得乐未发菩提心者,愿早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已发菩提心者,愿早成佛。愿弟子普值龙花三会,亲闻妙法,南无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兴会识[16]所复[17]内院,必生其中,弟子愿生有佛国土,边地莫生[18],诸恶、不律仪不作,命终已后,愿不颠到(倒),只生于中国,生生值佛,世世闻法,削发染依,投佛出家,少闻多解,智惠(慧)明了,今已焚香,功德并将回施[19]与我太后皇帝万岁,太子、公主千秋,今日持课功德并将与我公主,两个生生世世,同为因(姻)眷,同登[20]于彼岸,不相舍离,誓证无上菩提,更并将回施与我之过[21]父母,见在父母,七[22]世父母,无量劫中父母,或生天上,受圣妙乐,若在人间,愿早发菩提心,愿罪消灭,愿罪消灭,报障业障,烦恼障,所有一切罪障,愿皆消除,悉皆消灭。上报四恩,下为三有,每日持课,功德微兮,少善遍照法界,一切有情同霑利乐[23]。摩诃般若波罗密,补阙真言曰:曩谟喝啰二合但郍哕啰夜野佉啰佉啰摩啰摩啰唬啰唬啰吽贺贺蘓但拏龄末拏婆诃。[24]

金塔铭文抄录如下:

法舍利真言

噎连曩摩□观钵罗婆□

吠冻帝□但他诚□噎□缚夺哆瑟者育你噜驮噎铗练

你摩贺瑟啰练拿野婆口缚贺

诸法纵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弟子为亡过太师吕舟造塔阁寺,祭十二僧,承此不入三坠,愿我不到六十与你同为因眷,宿做善□,过去怨家不能为害。

 

根据地宫形制、出土文物及铭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阜新红帽子城塔当为辽代八角形砖塔,塔未倒掉前体量应该较大,此塔八角形地宫直径达到8米,按辽塔一般规律,其高度应该在四十米以上,推断塔级可能高达十三级塔。

2、阜新红帽子城塔与其他绝大多数辽塔一样,为舍利塔,塔是为亡过吕舟大师所造,金链竹节玉盒内盛舍利子极有可能是亡过太师吕舟荼毗所得舍利,在建塔的同时,还有为吕舟大师建造了楼阁及寺院。

3、建塔人具体名字没有写明,但他自称是吕舟大师的弟子,根据银塔铭文,是“弟子”与我公主,“两个生生世世,同为因(姻)眷,同登于彼岸,不相舍离,誓证无上菩提”,说明“弟子”和公主是夫妻,“弟子”当是驸马。张九成认为塔中吕舟大师可能是驸马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该塔的建塔时间是何时呢?赵振生先生以地宫的形制、建塔用砖、出土文物与其他阜新几座纪年明确辽塔和辽墓进行比较,笼统地认为该塔建于辽代中晚期。张九成先生则在赵振生先生的基础上,认为此塔铭文中没有提及皇后,根据《辽史.道宗纪》“大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辛酉,皇后被诬,赐死”,“大康三年六月丙戌,废皇太子为庶人,办之上京”的记载,认为此塔当建于辽道宗大康二年(1076)。

笔者认为,该塔并非建于道宗大康二年(1076)的辽晚期。如果按张九成先生推断此塔若建于道宗大康二年(1076),则此铭文中的太后当为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而“大康二年三月辛酉,皇太后崩”[25]。阜新在三月初时,天气尚寒,如果建塔应在三月之后,而如果是三月之后建塔,则此时皇太后已崩,在铭文中再提及皇太后,则不合常理。同时,如果是大康二年建塔,此时被封在成州的公主年龄已在六十岁以上或七十岁以上[26],与铭文中“愿我不到六十与你同为因眷”年龄不符。

那么该塔倒底是何时所建,建塔人是谁呢?

要想弄清楚该塔建于何时,首先要弄清建塔人的身份。建塔人自称是吕舟大师弟子,与公主为夫妻,要想弄清驸马的身份,首先要弄清公主的身份。

城址南三里处曾出土金代同昌县里堠碑,碑文上刻:“东至顺安县界百二十里,南至宏政县界三十五里,西至宜民县百四十里,北至本县三里”。根据此碑断定,此城是金代同昌县城遗址。据金代王寂《辽东行部志》载,“同昌,旧名成州,长庆军节度使,始建于辽圣宗女晋国公主粘术,以从嫁户置城郭市肆,故世传‘公主成州’者是也”。据上述记载,可以断定,今天的红帽子城,在辽代为成州,金为同昌县。

按《辽史.地理志一》载,成州属上京道头下军州。“成州,长庆军,节度。圣宗女晋国长公主以上赐媵臣户置。在宜州北一百六十里,因建州城。北至上京七百四十里,户四千。”[27]在《辽史.地理志三》中,成州为中京道,“成州,兴府军,节度。晋国长公主以媵户置,军曰长庆,隶上京。复改军名。统县一。同昌县。”[28]

根据上述记载可知,红帽子城是辽圣宗女晋国长公主建私城成州。按《辽史》《公主表》记载,圣宗有十四女,其中二女儿叫严母堇(《辽史.圣宗纪》中,亦作粘米袞,亦即是王寂在《辽东行部志》中载粘术,三名均为契丹名的音译的不同写法),开泰七年,封魏国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改封晋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这位公主,最先下嫁给萧啜不(又称萧鉏不)。后“改适萧海里,不谐,离之,又适萧胡覩,不谐,离之,乃适韩国王萧惠。”

按上述记载,公主当为辽圣宗二女儿严母堇。皇帝应为辽兴宗,皇太后当为兴宗母亲钦哀皇后耨斤。那么为什么没有提及皇后呢?按《辽史.后妃传》记载,“兴宗贵妃萧氏,小字三嫭(下为“且”)驸马都尉匹里之女。选入东宫。帝即位,立为皇后。重熙初,以罪降贵妃。”[29]“兴宗仁懿皇后萧氏,小字挞里,钦哀皇后弟孝穆之长女。性宽容,姿貌端丽。帝即位,入宫,生道宗。重熙四年,立为皇后。”[30]按上述记载,可以分析,该塔当建于辽重熙初年,即兴宗废除驸马都尉匹里之女皇后之后,而在于重熙四年之前。因此段时间内,兴宗未立皇后,因此,在铭文中不提及皇后也就顺理成章了。

按此分析,红帽子城塔的建塔年代应为重熙元年(1032)以后,至重熙四年(1035)之间。

此建塔人应为晋国长公主最先下嫁的萧鉏不。

 



[1] 《吕舟大师行记》浅说》张九成,《阜新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以下简称《浅说》在这此后多录“经”字。

[2] 《浅说》,将“逞”误录为“运”。

[3] 《浅说》,将“七”误录为“期”。

[4] 《浅说》,未识读。

[5] 《浅说》,将“拘”误录为“褐”。

[6] 《浅说》,将“盛”误录为“威”。

[7] 《浅说》,将“矅”误录为“耀”。

[8] 《浅说》,将“各”误录为“个”。

[9] 《浅说》,将“七”误录为“期”。

[10] 《浅说》,将“众”误录为“象”。

[11] 《浅说》,将“过”误录为“遇”。

[12] 《浅说》,将“萨”字未识读。

[13] 《浅说》,将“胁”误录为“肋”。

[14] 《浅说》,将“今得人身”误录为“得今人身”。

[15] 《浅说》,将“苦”误录为“若”。

[16] 《浅说》,将“识”误录为“诚”。

[17] 《浅说》,将“复”误录为“据”。

[18] 《浅说》,将“生”误录为“出”。

[19] 《浅说》,将“施”误录为“向”。

[20] 《浅说》,将“登”误录为“发”。

[21] 《浅说》,将“过”误录为“遇”。

[22] 《浅说》,将“七”误录为“亡”。

[23] 《浅说》,将“同霑利乐”字误录为“同霍乐”。

[24] 《浅说》将此段咒语误录颇多。

[25] 《辽史》卷二十三 《道宗纪三》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4年版 277

[26] 成州为圣宗女晋国长公主以上赐媵臣户置,晋国长公主虽生年不详,但据《辽史.圣宗纪》载,在太平七年(1027)早已成婚,按辽代一般成婚年龄在十七岁左右,说明晋国长公主至晚生于统和末年之前,即1010年以前,在大康二年(1076)时,此时她年龄至少应在六十六岁以上。

[27] 《辽史》志第七 《地理志一》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4年版 449

[28] 《辽史》志第九 《地理志三》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4年版 486

[29] 《辽史》卷七十一 《列传第一》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4年版 1205页。兴宗皇帝的原配皇后根据出土《秦晋国大长公主墓志》(重熙十五年)(《辽代石刻文编》P248)可知,是承天皇太后之弟,萧继远之孙。继远独子绍宗和宋国公主所生之女(宋国公主是圣宗与贵妃所生之女)

[30] 《辽史》卷七十一 《列传第一》中华书局点校本 1974年版 120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