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人机场主流文化怀特蒋海松美国杂谈 |
分类: 中美关系 |
发生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的拥吻误机事件,竟然在短短几天内变成了“国际事件”,是件很令人意外的事情,大概蒋海松本人永远都不会想到,他的简单的浪漫之举,怎么会惹出这么大的麻烦。
应该说,蒋海松拥吻女友的举动,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时间和地点不对头,结果好事变成了闹剧。
首先是地点不对。我们相信,蒋海松此举并无恶意,而如他的朋友所言,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当时也只是想看着女友离开。但问题是,机场是高度重视安全的所在,对于安全区域有着严格的划定,即便是美国总统也没有资格擅闯,而事实上,蒋海松的擅闯行为,确实导致了机场一个航站楼关闭6小时,超过100架航班无法正常起飞,数千乘客重新安检,造成的一系列麻烦是蒋实现未曾想到的。
其次是时间不对。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半年前,可能还不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但在“圣诞炸机未遂事件”发生后,美国本土可谓是风声鹤唳,强大的社会压力,以及严峻的反恐形势,使得政府大力加强机场安检与航空安保措施,总统奥巴马更是多次表态,要强化安全措施,以确保美国不受恐怖分子的袭击。在此高度紧张的气氛下,蒋的“浪漫之吻”可就不浪漫,对国家资源,这是巨大浪费,对其他旅客,这是巨大拖累,对机场管理者,更是准惊魂的刺激。
有人会说,美方对此是否有点小题大做。这样说,就太不讲政治了,也有点太过自我了。从安全政治上说,安全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而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换了我们是那些因为拥吻事件耽误行程甚至虚惊一场的旅客,我们是否也会十分反感当事人的做法。
这其实涉及到文化理解的问题。在美国这样一个比较讲究浪漫的国度,蒋以及许多异国青年,少不了会受到环境的熏染,但问题是,他们往往只看到文化的表象。在美国文化中,看似自由,其实是很讲责任感的,这一点,从人们崇尚慈善,从严格要求公务人员,从重视家庭就可见一斑。换句话说,美国文化的内核,其实与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接近。但遗憾的是,一些旅美者,不但未能承继传统文化的美德,反而一厢情愿地以为美国就是自由放任的社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是时尚,才更能令人接受和尊重,结果始终无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在亲吻这个文化现象上,美国学者怀特有过十分经典的论述:“对接吻的看法和做法不是因人体的内在欲望所决定的。假设是这样的话,那么亲吻行为就会遍及全世界,因为人体是相同的。但事实不是这样。因为文化不同,行为也就不同。哪些事你能干,什么事属禁忌,取决于你生活环境中的文化。”怀特的看法,在美国很有代表性,也可以说,是主流文化的认识。
耐人寻味的是,警察找上门时,蒋海松正在学校健身房锻炼,并且对警察要逮捕他感到相当惊讶,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严重,自己的亲吻举动不仅冲撞了安全系统,也冲撞了主流文化。这种“惊讶”的背后,折射出,许多旅美人士,乃至一些与美国及西方打交道的人,始终没有认真、深入地研习美国文化。就像没有认真研究伊斯兰文化的布什政府,一厢情愿地认为伊拉克人会欢天喜地欢迎美国来解放,以为伊拉克重建是很简单的事情,结果犯下了历史性的错误。
不过,一些美国网友将蒋的行为与“中国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也有点上纲上线了。毕竟蒋代表不了中国人。大多数国人,是非常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懂得谦让,懂得为人着想,尊重秩序和社会规范。当然了,这件事情,也给国人提了个醒,在外面,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别人不会把你当作亿万中国人中的一个,当成个别现象,而只是认为你是一个中国人,会认为中国人原来不过如此。
真正重要的是,无论是旅美的中国人,还是与美国及西方打交道的国人,应该以此为戒。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异国文化,学会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这样会减少很多交流的障碍。另一方面,要对政治,尤其是国际问题有所关注,无论是理解安全形势,还是经济形势,对于个人的出行安全、投资安全乃至社交安全,都会有很大帮助。相信蒋海松如果能充分体认到美国政府当下所面临的安全压力及民众所抱持的强烈的安全忧虑,他一定会克制自己的浪漫冲动的。毕竟,这一吻,不仅惹出了国际问题,而他个人也将承担法律后果,代价太大了。
应该说,蒋海松拥吻女友的举动,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时间和地点不对头,结果好事变成了闹剧。
首先是地点不对。我们相信,蒋海松此举并无恶意,而如他的朋友所言,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当时也只是想看着女友离开。但问题是,机场是高度重视安全的所在,对于安全区域有着严格的划定,即便是美国总统也没有资格擅闯,而事实上,蒋海松的擅闯行为,确实导致了机场一个航站楼关闭6小时,超过100架航班无法正常起飞,数千乘客重新安检,造成的一系列麻烦是蒋实现未曾想到的。
其次是时间不对。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在半年前,可能还不会引起如此大的风波,但在“圣诞炸机未遂事件”发生后,美国本土可谓是风声鹤唳,强大的社会压力,以及严峻的反恐形势,使得政府大力加强机场安检与航空安保措施,总统奥巴马更是多次表态,要强化安全措施,以确保美国不受恐怖分子的袭击。在此高度紧张的气氛下,蒋的“浪漫之吻”可就不浪漫,对国家资源,这是巨大浪费,对其他旅客,这是巨大拖累,对机场管理者,更是准惊魂的刺激。
有人会说,美方对此是否有点小题大做。这样说,就太不讲政治了,也有点太过自我了。从安全政治上说,安全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而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换了我们是那些因为拥吻事件耽误行程甚至虚惊一场的旅客,我们是否也会十分反感当事人的做法。
这其实涉及到文化理解的问题。在美国这样一个比较讲究浪漫的国度,蒋以及许多异国青年,少不了会受到环境的熏染,但问题是,他们往往只看到文化的表象。在美国文化中,看似自由,其实是很讲责任感的,这一点,从人们崇尚慈善,从严格要求公务人员,从重视家庭就可见一斑。换句话说,美国文化的内核,其实与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接近。但遗憾的是,一些旅美者,不但未能承继传统文化的美德,反而一厢情愿地以为美国就是自由放任的社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才是时尚,才更能令人接受和尊重,结果始终无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在亲吻这个文化现象上,美国学者怀特有过十分经典的论述:“对接吻的看法和做法不是因人体的内在欲望所决定的。假设是这样的话,那么亲吻行为就会遍及全世界,因为人体是相同的。但事实不是这样。因为文化不同,行为也就不同。哪些事你能干,什么事属禁忌,取决于你生活环境中的文化。”怀特的看法,在美国很有代表性,也可以说,是主流文化的认识。
耐人寻味的是,警察找上门时,蒋海松正在学校健身房锻炼,并且对警察要逮捕他感到相当惊讶,也就是说,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严重,自己的亲吻举动不仅冲撞了安全系统,也冲撞了主流文化。这种“惊讶”的背后,折射出,许多旅美人士,乃至一些与美国及西方打交道的人,始终没有认真、深入地研习美国文化。就像没有认真研究伊斯兰文化的布什政府,一厢情愿地认为伊拉克人会欢天喜地欢迎美国来解放,以为伊拉克重建是很简单的事情,结果犯下了历史性的错误。
不过,一些美国网友将蒋的行为与“中国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也有点上纲上线了。毕竟蒋代表不了中国人。大多数国人,是非常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懂得谦让,懂得为人着想,尊重秩序和社会规范。当然了,这件事情,也给国人提了个醒,在外面,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因为别人不会把你当作亿万中国人中的一个,当成个别现象,而只是认为你是一个中国人,会认为中国人原来不过如此。
真正重要的是,无论是旅美的中国人,还是与美国及西方打交道的国人,应该以此为戒。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异国文化,学会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习惯,这样会减少很多交流的障碍。另一方面,要对政治,尤其是国际问题有所关注,无论是理解安全形势,还是经济形势,对于个人的出行安全、投资安全乃至社交安全,都会有很大帮助。相信蒋海松如果能充分体认到美国政府当下所面临的安全压力及民众所抱持的强烈的安全忧虑,他一定会克制自己的浪漫冲动的。毕竟,这一吻,不仅惹出了国际问题,而他个人也将承担法律后果,代价太大了。
前一篇:迪拜风暴为新兴经济体敲响警钟!
后一篇:如果丰田有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