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缓慢的乐趣

(2009-07-20 10:25:00)
标签:

老先生

快节奏

乐趣

有闲阶级

隙地

休闲

分类: 慢生活

有一次出去旅游,爬的是青城山,就是"天下幽"的那个。路上巧遇了一位前辈,自然是一同走了。不像年轻的我那样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这位老先生是不温不火,悠闲自在地像散步一样登着山,我也只好无奈地跟着,成倍地放慢脚步。

 

渐渐地,我发现了缓慢的好处,那就是静静地与这山融为一体,听鸟鸣、品树香,走走停停,想想看看,不像那直奔山顶的人,似乎只是在完成一种任务,而不是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心跳。走累了,就与老先生一起谈唐诗宋词,谈古今风云人物,感觉就像品龙井一样,绵长,幽静。快到山顶的时候,老先生对我说,“我年轻的时候就是急匆匆的样子,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做了许多盲目的事情,现在老了,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重新来过了,希望每一次出行都能好好体味,把年轻时错过的东西补回来。”什么“东西”呢?是悠闲吧。

 

大作家米兰.昆德拉似乎也有同样的感受。在《缓慢》一书中,作者曾感叹道:“为什么缓慢的乐趣消失了呢?以前那些闲逛的人们到哪里去了?那些民谣小曲中所歌咏的漂泊的英雄,那些游荡于磨坊、风车之间,酣睡在星座之下的流浪者,他们到哪里去了?他们随着小路、随着草原和林中隙地、随着大自然消失了吗?......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被扭曲为无所事事,其实两者完全不同,无所事事的人心情郁闷、觉得无聊,并且不断寻找他所缺少的动力。”

 

而悠闲,用捷克人谚语说,悠闲的人是在凝视上帝的窗口。

 

但多少有些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悠闲的心境和节奏如今已成为一种时代的稀缺品。针对现代人的困惑,用一位智者的话说,就在于不再细细品味生活的甘泉,不肯放慢点脚步,欣赏天边的云和路边的花;总是分分秒秒在生活中,赶、赶、赶,赶至人也整个散碎开来;赶至冷漠,变得无情而麻木;赶至不知危险,离群而充满敌意,步履蹒跚,以茫然代替了信心。

 

好在这种匆忙、紧张使人远离人的自然本质的现代生活已引起人们的警醒和反思了。在美国,一个最新的社会动向是,告别耗子赛跑似的忙忙碌碌,而追求低需求、低压力和较简朴的生活方式。如今,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发现,无休止地追求金钱使他们没有时间享受财富,他们开始摈弃快节奏的工作狂生活方式,做出改变,使自己的生活较为平衡,多腾些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并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使这意味着要节俭度日。

 

有时与一些过来人聊聊,他们会告诉我: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钱也是永远赚不够的,但人生却实实在在是有限的,今年29岁,明年还会是29岁吗?很显然,人的一生太短暂了,你这样走过,就不可以那样走过……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做出选择。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练就了速读的本领,几十万的文字,几个小时就能够通读完,并能较好地领会其中要义。但遗憾也随之来了,当我偶尔想起来看看小说时,我发现自己看得太快了,情节是迅速掌握了,但其中许多需要细细品味的文字的韵味和细节的美丽却也被同时忽略掉了。

 

慢慢地,我也便理解了,为什么说"伟大的作品需要慢慢体会",为什么说"不朽的爱情总有一个缓慢的进程",为什么有些文字只有"有闲阶级"才能写出,为什么有些巨著只会出在那个节奏并不很快的时代,还有就是克里斯蒂和柯南道尔的推理,总是不紧不慢地,一步步走向谜底,也走向永恒。

 

尽管如此,我有时还是会找到许多借口来坚持我的快节奏,但在看到一位女CEO的休闲感悟后,真的就再无话可说了。

 

这位女士经营着一份大产业,应该说是很忙的,但她却能够保证每年出去两个月,逃到乡下去,而且往往只是在一个地点,大多是那种山清水秀、民风也比较淳朴的地方,在那里,她会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地不去想与公司、与社会有关的事情,以便得到一种缓慢的节奏和心灵的完全放松。在长时间的匆忙之后,她感到自己需要放慢步调,需要一段跟自己相处的日子。

 

在回来上班的第一天,她会觉得自己有一种外人的感觉,但她同时也发现,在这段隔离式的休闲之后,自己对一些东西的感觉变得更敏锐、更清楚了,对公司和事业的感觉也更鲜活了。不仅如此,那些主管也因为她的短暂离开而得到锻炼,变得自信起来,主管间互相依赖的程度也会慢慢变得比较正常,这也正是她所希望看到的。

 

有时事情就是这样,在你想追求某种结果时,却求之不得,而当你把它放下时,它却会自己安排好自己。如此说来,缓慢有时并非是一种放任,一种懈怠,反而是一种有控制力的表现,是一种悠闲中的自得和洒脱。

 

凝视上帝窗口的人不无聊,他很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