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老编手记 |
昨日一局,其间朋友说新浪博客一大新闻,白烨先生写了一篇关于“80后”的什么文章,里面提到韩寒等人,一下子惹得韩寒不高兴了,写文章回敬,并由此招致一场唇枪舌剑,一帮韩寒的粉丝们群起而声援,白烨的博客里顿时砖头满天飞,白烨终因被轰无奈,做了个声明,自关博客了事。我当时这样说,做为公众人物,上博客应该考虑到可能的来自四面八方的评论,起码要有这个心理准备,白烨概是没有这个准备,因此对于事态的发展无法掌控。今天解玺璋老师就此事撰文,进行评论,题目《白烨:文学的保姆》,我个人认为,他评的是比较客观理性的,但或许因为他没有为“80后”说话,一些后生们同样一通砖头,有人甚至扬言,下一个自关博客者将是解老师,这听起来真有点儿像黑社会斧头帮,让人感觉怪怪。有人因此把这件事归为圈子问题,好像支持了谁的观点,或者言语偏向谁一点儿,就成了谁的圈内人,更有说,文学圈子里如果都像白烨这样,就太怎么怎么了。由此我感言:文学是没有圈儿的,所谓圈儿也是人为划的。你说它有,它就有,你说它没,它就没。问题的关键是怎么看。至于写作,年轻者有年轻者的活力,年长者也自有年长者的经验,特别是在中国。有一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人年轻的时候都会不服这种气,随着年龄增长,才会大悟。轻狂不是错,错在年少时。古人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老人言,三句中有一句听得,就可能是受益一辈子的忠言,能得到一句忠言,不是比什么都强吗?!唉,年轻人!
前一篇:我被调查了
后一篇:非典·同事·女孩儿·其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