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老编手记 |
现在图书市场低靡,选题也限制多多,因此,面对不大的市场空间,众多出版社和书商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争选题、争宣传、争印刷工艺,还有非常重要的设计。稍微心细一些的读者,从越来越花样翻新的设计和印刷工艺就能感受到竞争的白热化。虽然,总体上讲,今年图书订货会的上会新书,图书平面设计的简约化理念已深入人心,更多的书开始回归文化品味,让人欣慰,但仍有部分设计,精心,但却注定了要成为败笔。
例一: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轻解罗衣》,从封面文字和色调看,应该是部小说,而且还是女性的、小资情调的。如果内容确如我想,应该说,装帧设计人员对于这本书的理解没有问题,并且也很精心,但看看此设计的实际效果,或许就能发现问题了。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轻解罗衣》,从封面文字和色调看,应该是部小说,而且还是女性的、小资情调的。如果内容确如我想,应该说,装帧设计人员对于这本书的理解没有问题,并且也很精心,但看看此设计的实际效果,或许就能发现问题了。



在书装设计中,此设计属假精装设计,即在一本正常的书外再加一个套封,内封面用纸一般在250-300克。这个设计的精心在套封上,但败笔也在套封上。先说精心,设计人员在这个300克特种纸(白卡?感觉是,当时没有细看)上不但四色印刷,还做了镂空工艺,可见在体现女性细致上下了不少功夫,而如此复杂的设计,也多少为防盗版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所用纸质相对较脆,镂空面大且细密,因此翻不了几次,就造成破损,给人以粗糙的感觉,不但有驳原设计意图,同时成本增加,损毁率也增加,反而画蛇添足。木已成舟,此时,如果想避免重新设计造成的经济损失,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新书出厂时加塑封,虽然多花一个塑封的钱,但可避免储运和销售环节造成过多的破损,以让图书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主人。不过,如此行为,有利了出版社,却坑了花钱买书的读者——出版社的衣食父母。
例二:
当代世界出版社的《大汉盛世》(三册)。它让我想起这几年兴起的月饼礼盒。每年中秋,都会收到朋友们送的月饼礼盒,内里的月饼并没有什么新意,但外面的盒子却永远翻新,永远漂亮,以至于很多时候月饼不爱吃,包装礼盒却弃之可惜,一留多少年,总有一种卖椟还珠的感觉。
当代世界出版社的《大汉盛世》(三册)。它让我想起这几年兴起的月饼礼盒。每年中秋,都会收到朋友们送的月饼礼盒,内里的月饼并没有什么新意,但外面的盒子却永远翻新,永远漂亮,以至于很多时候月饼不爱吃,包装礼盒却弃之可惜,一留多少年,总有一种卖椟还珠的感觉。
其实,一看便知道,这虽是三册一套的书,但字数并不见多,大概也就六十万字左右,如果做成一册正常定价,也就在40-50元之间。当时光顾拍照,忘了看定价,但细想一想,出版社如此操作这套书,恐怕也是自觉如果走普通设计,无论内容还是定价都不会太占优势,便走了这条礼品书路线,来个高定价,低折扣,在春节前推出,让一些手里有些闲钱的读者或单位当礼品买去,送送朋友。做书到这份上,不能不说煞费苦心,但对于出版人,如此而为之,恐怕也是无奈中的无奈吧。
后一篇:老编手记:“没头脑”和“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