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写作,一般不大可能像鲁迅之类,为了意思的表达,文章写作时,信手造出一两个字来,比如古□(一般语文教学中念“mǒu”音)亭口。所以,编辑加工中,遇到一些奇字怪字,切不可以为自己学识短浅,不认识,而不经意地放过,因为这个你自认为的可能是自己不认识的字,极大可能是给自己设的一个陷阱。以今天我读清校时遇到的“剋”字为例,此字念剋,我们都知道的,并且我们脱口即可组词造句:你这个女人,真是个剋星!这个字存在在今天我读的这部40多万字的书稿里,已经一年多了,其间书稿退改一次、编辑加工两遍、通读一遍,但却都在我的不经意中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溜过去。今天,我是第五遍通读,也是我最后一遍读这部书稿,今天读完,明天就将付型。但就是在这第五遍,陷阱突然地暴露了,这部书的正文,设计字体为用经典宋体简,因为这种经典体,较之我们常用的方正体要秀气一些,结构也漂亮一些。排版出来,效果很好。终于不再看随时有可能修改的稿子,如同看一本书一样,感觉很好,但正当我读得高兴时,又发现了“天窗”问题,见我前两天写的博客《老编手记·书稿编辑中的陷阱(一)》 。丢字了么?不太可能,一定又是字体作怪。查文本,字好好在呆在那里,用系统字库试,字也有,那问题一定出在字体的选用上。没办法,不能开天窗,就只能造字。不过,很多次教训之后,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动手之前再对自己怀疑一下。顺手查手边,果然问题出现,我们常认为的剋星,其实新一版《现代汉语词典》认定“剋”已为“克”取代,“剋”乃国标淘汰字也。如此,对自己怀疑一下,就避免了一个可能的陷阱,可见,编辑工作,“怀疑”不是坏事,造字要慎之又慎。主题词:字体——繁体字或异体字——造字陷阱。
——2005年12月21日23时50分记于北京家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