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听异声,有什么关系?

(2005-12-21 02:15:06)
分类: 杂文段子

    忙了一天工作,闲来网游,转到孔庆东的博客上,恰见这位大学者玩了几天博客后谈感受:一是很好奇地问,博客会不会有瘾,二是说有一网友,出言不逊,说只要上网就骂他,只要见到他就打他。
    大学者一定是没有见过这阵势,先是一番自省,好像没有得罪过什么人,然后结论,不该被人骂。大概想来想去感觉窝囊,就来了个声明,他把骂他的留言删了,然后就真动了手。
    这里咱不说骂者为何居心,既然上网,这样的板砖应该有思想准备才是,毕竟是名人,吸引的眼球就多,眼球多了,人就杂,人杂岂保一片喝彩声?
    如果真是一片喝彩声了,也就不正常了。
    不知怎的,这件事让我想到开会,此二者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却的确让人思考。
    我们都有开会的经历,多数时候开会,领导在上面讲,老百姓在下面听,提出什么问题,大家要么沉默,要么被点名逼急了不得已而说两句,于是同意声起。这是小会,到大会,一项决议要表决,像早有准备似的,一二三,呼拉一片赞同声。但实际情况怎样?还真保不齐那赞同声叫得最响的,私底下嘘声最大,还一副看透了的样子。
    其实,我的理解,会是有问题才开的,没有问题,开什么会呢?但如果一开会就意见高度一致,又怎么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呢?道理如此,但真正身在其中了,似乎道理就不再是道理了。这是太见怪不怪的事。
    现在提出提高执政能力,执政能力是要提高,但仔细分析一下,又不能不让人疑问,都已身居高位,没有能力,怎么可能?!这样想来,能力似乎并不是问题。这就得扯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与不为的问题,如果你不想为,又何来能力?但如此,似乎问题又来了,我想为,可为得了吗?那一片喝彩声,你左呢?还是右?
    我这人很怕开会,一开会,就心生紧张,一是忍不住,二是一见人家说又平生几分怯意。先说说这一:我是学理科的,大概因为专业训练养成的逻辑思维定式,一看问题,只有二分法,或“是”,或“非”,这可害苦了我,当听到我以为的“非”,而会场上一片“是”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要“非”,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再说说二:有时候我很羡慕别人,发言的时候口才之佳,简直出口成章,一句话从人家口里说出,简直能十句二十句地忽悠,还让人感觉巨有道理。而我发言,整个一个解题三段式:因为、所以、结论。几句话讲完,当主持人说时间还没到的时候,那叫让人一个尴尬!您说,如此之我,能不怯吗!
这其实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儿,特别对一个脸皮薄的人来说,当别人眼巴巴看着你说下去的时候。于是,渐渐地我乖了,话越来越多,当然指发言,虽然达不到人家那种一句变十句的如火纯青的技能,但也能生出个七八句来。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一个秉性决定的问题,我的说,无论我怎么忍,终不能完全同声,因为我有问题,因为我想解决问题。
    一次,一位朋友的来访,他说,他们头儿一年都不找他们开会,年终了,必定下到各基层各部门走一圈儿……没等他说完,我就忙接话茬儿,一年落不着和领导说话,那还不得一路狂捧?朋友就笑,你想哪儿去了,才不,那是你!你想不到的,他到下面来,屁股还没坐稳,就说,你们别和我说成绩,成绩大家日常都看到,好就是好。我今天来,时间有限,大家抓紧时间,我只听问题,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哇噻!我一听,就港台起来,这事儿偶怎么碰不到!不会吧?你们提意见,就不怕穿小鞋?
    一定是我的问题太幼稚,朋友白我一眼,再懒得理我。事后我了解到,朋友说的话都是真的,他们这位领导,不光只听问题,还真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对年终不烦不怵,相反还有点儿巴不得的样子,因为到了年终,很多问题他们可以直接反映,并且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个人私事。说起来可能不会有人相信,这可不是一般的小干部,而是位省部级领导,可惜后来下了,因为一些问题。但他在任时的工作作风,多少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老人们少不了会告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听些异声,又怎么样呢?更何况如果听到的还是虽然逆耳,但却是有利于行的忠言,又何必一定要好一番琢磨,浑身的不自在,继而施以行动,勃然而怒之呢?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至理名言也。

——2005年12月21日凌晨2时15分写于北京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