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演戏,演什么样的戏份多了,常被人脸谱化,比如宋丹丹之演小品、陈佩斯之演汉奸等等。编辑也能脸谱化,这是我没想到的,但几年前,我却着实遭遇了一番。
那是2001年初,我编辑出版了旅美学者丁子江先生著《中美婚恋的性学分析》。一部研究在美华人与美国白人婚恋现状的学术著作,里面对于美国男人眼里的中国女人、中国女人眼里的美国男人、美国女人眼里的中国男人、中国男人眼里的美国女人、什么样的中国女人愿意嫁美国男人、黄白男性的差异、中美两种文化是的性歧视、中美婚恋中的经验与教训、美国“黄白角”(黄白婚介机构)现象等通过大量实例进行了分析。
或许是看了这本书,亦或许是看到了当时众多媒体对于这本书进行的报导,要么就是看到了我在编辑这部书时在网络上对于网民进行采访的一些相关实录,再就是对于现实中我之工作情况比较熟悉,总之,突然有一天,当我走进一个当时国内人气很高的论坛,看到一位现在已想不起叫什么的网友说,有人告诉他,北京笑夫人(我当时游走于网络的网名)是一位有良知的中国娼妓问题专家,并想知道我的风采。
且不说这么一本书怎么会联想到“娼妓”,就贴子本身,我以为发这个贴子的人没有什么恶意,但我还是有些尴尬,也让我恍然想起当时推荐这部书稿给我的另一家出版社的女编辑她也非常看好这部书,但为什么一定要给我。我看了这部书稿后,问过她这个问题,我说,书不错,你为什么不出?她笑笑,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支吾着说,这书如果你觉得不错,还是你出吧,我,我,我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
哈哈,看到贴子的那一刻,我似乎突然地明白了那位女编辑的“不感兴趣”,我想她或许并不是真的不感兴趣,还是怕编沾了“性”字的书会带给她什么不好的影响。
就这样,我一时之“感兴趣”,竟让我有了这样一张脸谱。以至于后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一谈起海外华人的情感问题,或者两性的情感问题,只要有我在场,就会有人说,关于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问问我们的专家!更有一些准备将孩子送出国门的朋友,突然地找到我,你说,我是把孩子送出去好呢?还是不送?看了你编的这本书,我真有点拿不定主意了。我的一些同事,当得知我编了这样一本书后,就跑过来向我讨书,说要让自己准备出国的孩子好好谈一谈。
看到这里,朋友们一定感受到了这本书的分量有多重。2003年4月,此书出版两年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读书频道突然找到我,要我做一期访谈节日,内容就谈一位老编辑怎么看自己编的这本书里谈到的黄白婚恋问题。末了我记得主持用这样一句话做为节日的结尾,他说,各位听众,今天我们和郝宏丽编辑谈的这个话题的确有些沉重,现在,让我们听一段轻松的音乐,来结束这次谈话吧!
本来,一部书稿编完,即使有余波,也会随着下一部书稿编辑工作的开始而渐渐淡去,但这一次,似乎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一些关于两性的选题,陆续通过各种渠道送到我手里。问之,回答几乎都和我编的这本书有关。由于这部书内容的严肃性,我很自信,投稿者或送稿者并非投我之“低俗爱好”,多半还源于那个“专家”。一部书,让编辑长出一张脸谱,好事呢?还是坏事?特别是这样一张脸谱?
今天重提这本书,是因为此书2006年1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的样书我看到了,拿在手上,感觉很不错。呵呵。
——2005年12月20日凌晨1时40分于北京家中。
2001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封面:

2006年1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