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编手记:书稿编辑中的陷阱(一)

(2005-12-18 14:39:30)
分类: 老编手记
    报纸最怕开天窗,图书也一样,这个天窗是丢字。虽然一些是编校的问题,但有时候,字丢得不但编辑莫名其妙,校对也感觉莫名其妙,查清校,没有问题,字都在,可为什么会开天窗呢?这种问题我遇到过,成书后被就的办法只能是刻字,一本本手工往上盖,如此,虽然字上去了,但却极不美观,搞不好字还偏离位置。这一原因是怎么产生的呢?经过教训之后发现,主要还是字库的问题。现在的出版社,排版和出片常常是分开的,也就是说,排版在排版公司,出软片在出软片的公司,排版单位排版,只要清校没有问题,就说明他的字库没问题,那问题就出在出片公司了。比如,设计上要求一种字体,排版公司照办,排版完成,备份文件到出片公司去出片,却忘了带设计要求的字体,结果出片时,因为出片公司没有这种字体,发排系统就只能依默认程序改用发排系统的字体,字体换了,字库相应的也就换了,而现行几种字库大小又不一致,一种字体有的字,换另一种字体,字就没了。比如,我现在手头在操作的这本电影书,就出现这样的问题,电子文本都没有问题,字也是全的,因为是在电子文本上进行的编辑,所以,发稿时的电子文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文字的终稿,按说,只要一上版,版式没有问题,校样没不会有问题,但结果却是,在通读校样的时候,却发现若干天窗——缺字,不是那种“东方明珠”排成了“东明珠”,而是排成了“东  明珠”,这个字是梄,凡是此字处,都成了一个空白,查电子版原稿,是存在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再查,发现原电子文本用的是电脑微软系统自带的字库,而按这本书的设计要求,使用的是经典宋体简,在经典体字库里,根本就没有这个字!这是及时发现了,造字可以解决,但如果发现不了呢?这个天窗最终将不可避免地带到出版的书里。这只是一个小例子,这里不一一例举。由此提醒我们两个问题,一是清校的通读环节,二是设计的用字问题。这一个问题好理解,第二个问题得说几句,现在图书设计,比较喜欢花梢,把书的每一页设计得都像杂志一样,其实这在图书的设计上是大忌。书是用来读的,内容主要是文字,如果页面设计得过于花梢,往往会分散阅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到阅读的效果,所以,对于以文为主的书,内文设计还应以简约为好。而字体的使用,依人的阅读视觉适应度,中文字体还是以书宋为最适合,不然汉语文字几千年的演化,也不会专门造出一种书宋来。也正因为如此,目前电脑字库,无论是以前的3000字,还是今天的6000字字库,或者1万多、两万多的字库,书宋体一般是各系统都带的,即电脑里我们看到的宋体或国标宋体。使用常见字库,是一个有效避免图书丢字的好办法。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如此千篇一律没有个性,但其实,图书用字,是有标准化要求的,因为图书不单是文化产品,还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语言文字传承的裁体。现在很多编辑缺失这种常识,应该补上。
 
——编书感言。2005年12月18日14时于北京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