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谈天说地生活记录 |
分类: 记忆碎片 |
注:本文写于三年前,是一段因我家对面一幢居民楼火灾引出的记忆。
大约是一个多月前的一天晚上,我居住的大院的对面,一栋五层楼的四层一户人家的窗子里突然冒出浓烟,越滚越大,直向上窜,不一会儿,清晰可见的火苗儿跳跃着窜出来。待消防车鸣着笛声赶到现场的时候,其上的五层人家已遭了殃。
这是一场因家用电器线路老化而引起的火灾。火灾发生的时候,四层那户人家正举家海边度假。幸亏救火队及时赶到,没有殃及更多的人家。数日后从那楼前经过,伫立其下,仰目看过去,窗户的玻璃已荡然无存,门框窗框被火烧得斑斑驳驳。透过窗子望进去,隐约可见室内的物件黑乎乎一片,烧得报废的电器,东倒西歪地躺在阳台上。任何看到这种场面的人,都不无感慨,浩劫!真是浩劫!
这场火让我想起很多,想起我眼前曾燃起的几场大火……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冬日的正午,我们家着了一场大火。那是一场不明原因的火。那天,当父母把刚刚病愈的我和妹妹从医院里接回家的时候,全院人都聚在我们家的门前。火已在众人的帮助下扑灭了,余烟仍然滋滋地冒着,物件燃焦的气味弥漫在寒冷的空气里。家里的东西全部化成了灰烬,连生存的基本条件都没有了。整整一个冬天,全家人是在单位安排的招待所里度过的。那是一场灾难,对于我们家来说。为了那场灾难,家里付出了很多年时间来重建,虽然那时人们的生活要求并不高。
这是一场因家用电器线路老化而引起的火灾。火灾发生的时候,四层那户人家正举家海边度假。幸亏救火队及时赶到,没有殃及更多的人家。数日后从那楼前经过,伫立其下,仰目看过去,窗户的玻璃已荡然无存,门框窗框被火烧得斑斑驳驳。透过窗子望进去,隐约可见室内的物件黑乎乎一片,烧得报废的电器,东倒西歪地躺在阳台上。任何看到这种场面的人,都不无感慨,浩劫!真是浩劫!
这场火让我想起很多,想起我眼前曾燃起的几场大火……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冬日的正午,我们家着了一场大火。那是一场不明原因的火。那天,当父母把刚刚病愈的我和妹妹从医院里接回家的时候,全院人都聚在我们家的门前。火已在众人的帮助下扑灭了,余烟仍然滋滋地冒着,物件燃焦的气味弥漫在寒冷的空气里。家里的东西全部化成了灰烬,连生存的基本条件都没有了。整整一个冬天,全家人是在单位安排的招待所里度过的。那是一场灾难,对于我们家来说。为了那场灾难,家里付出了很多年时间来重建,虽然那时人们的生活要求并不高。
此图即在景山上向北拍摄的北京市少年宫里的两个大殿,下面那个小一些的,就是寿皇殿,此殿为1983年重建,火灾中烧毁的那座大殿,比此殿大得多,比后面那座大殿还大一些。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北京,那是一个夏日周六的傍晚,大人们早早地就去大会堂看节目去了。做完作业的我,像往常一样站在阳台上,看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大大小小的各色车辆,看正前方夕阳下景山山顶上小小如蚁的墨色的涌动的游人。(那时我家住在景山后街)一辆公汽在楼脚下的街道上进站了,5路,开往右安门,请先下后上……车未停稳,等车的人已开始拥挤着向车上攀,伴着忽高忽低的叫骂。这是太熟悉了的声音和场景,熟悉得像学生们每天必做的功课。闲暇之余站在高高的阳台上,一个人这样静静地望着,在喧嚣的城市里,伴着夜幕降临,融入渐深的墨色里,真是一种享受。我闭了眼睛,静静地享受着,倾听着,颇有些陶醉。突然,街上喧闹了,看!快看!!烟!!不好,着大火了!!少年宫着火了!!街上刹那间乱作一团,人们呼喊着,奔跑起来。
我从沉醉中惊醒,向隐约的没入淡淡的幕色里的少年宫望去,景山正北的属少年宫所辖的大殿——寿皇殿的上方,正浓烟滚滚。那天是东北风,风力并不很大,二级?三级?还是四级?或许因为我所处的位置被楼挡了的原故吧,我的记忆里没有感觉到风,但那滚滚的浓烟却直直地飘向西南,在淡淡的夜幕下,拉出长长的一条烟带,直向西南方——中南海方向而去。
消防车鸣着笛,从四面八方而来,瞬间,警笛声响彻了整个北京上空。那是太恐怖的声音,我吓坏了,只呆呆地站在那里,定定地看着,再没有享受可言。街上的车辆,夹杂着消防车辆,一辆紧接着一辆,排起了长长的车龙。很快地,楼前的马路被车辆占满了,交通中断了。附近饭后的闲在家里无事可做的市民们闻风涌出来,挤到大街上,引颈望着,尽管高高的红墙挡着视线,看不到半点儿火场的影子。
快快,让开!让开!向后撤!快向后撤!让出救火通道!闻讯赶来的交警推搡着拥挤的人群,维持着秩序。但是,哪里救得了呢?寿皇殿在市少年宫的最深一个院子里,救火车根本就开不进去,加上院子里没有消防栓,消防车即便开进去了,也用不上。水,救命的水啊!那一晚,据说北京共出动了十四个消防大队的车辆,但这众多的车辆,开过来,只能围在景山公园四周的大墙之外。借着大墙外的消防栓接上水管,尽最大可能地向大殿附近射水。
一些观看的市民急了,拿了自家的水盆就要往里冲,但是,太混乱了,人挤人,车挨车,车鸣声、叫喊声响成一片,救火根本无法进行,几十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高压水枪,尽可能远地从大墙外向大火的方向喷着,那火却丝毫不减,像一个被众星捧月的孩童,更兴奋地撒起花来。很快地,浓烟变成了橘红色的火舌,在夜幕中直冲向天空,黑色的飘带也越拖越长。火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着了,大殿彻底地着起来,然后是周围的古松,伴着火光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空气中很快弥漫起松树燃着时特有的气味。
因为大人们没有回来,我便不敢出去,只能站在阳台上,看着等着。大人们到家的时候,已是半夜,因为道路被堵,他们是步行而归的。那一晚,街上始终处于混乱的状态,救火工作的进展非常缓慢。
火燃着,燃得人心焦,但却无能为力。到第二天早晨天亮的时候,大殿终于烧塌了,滚滚的浓烟依旧,只是火光不见而已。站在阳台上再次望过去,红墙碧瓦、古柏松翠已不见了踪影,惟有的,只剩下朝阳下黑黑的一片,黑的墙,黑的树,黑的滚滚西去的长长的烟带……整整一个晚上,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建不复存在了。
后经有关部门调查,大火是因当时在大殿举办首届北京市少年科技成果展的值班人员用电炉做饭,燃着了展位上的化纤板而引起的。
常言道,水火无情。一个家庭遭受火灾虽如浩劫,可以重建,而如此古建被火焚,又意味着什么呢?呜乎,警惕吧!
文后语:水火是无情的,也是可怕的。作为灾难的见证人,每每想起那火,依旧心有余悸。今天借一场火诱发回忆,写这些文字,一为纪念,二也算备忘吧。
——2002年9月4日零晨30分记于北京家中
前一篇:他哭了
后一篇:记忆碎片:女孩儿过年·少年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