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蛋满11个月的那几天,没有想好记录些什么,现在看来,除了那篇记录一天饮食的有点里程碑的纪念意义以外,其他的均没有年龄的色彩和痕迹,其实早就想分享和讨论“本领”这个话题,因为无论是宝蛋在家里还是宝蛋在户外都免不了接触其他人和其他小朋友,虽然现在的婴幼儿兄弟姐妹少了,不过小区里的宝宝足够和宝蛋交流的了,这样无形之中就喜欢聊一些关于“本领”的话题,当然,每个母亲都知道,自己的宝宝是具有自身特色的,无论是“本领”还是高矮胖瘦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你自己的宝宝具有世界上任何一个宝宝都没有的外貌和性格,可是我们还是喜欢“打听”其他宝宝的本领,我认为这就是生活圈,是交流的高频率话题,所以我并不避讳和其他小宝宝的父母交流这个话题,即使我们宝蛋会的比别的宝宝少……
小区里有2个小姐姐都比宝蛋大1岁左右,他们的妈妈是好朋友,于是两个小公主就成了“发小”,她们的妈妈每天下班相约带孩子在小区内外逛逛,相约买婴儿用品,相约坐“摇摇”(就是投币一元可以坐3分钟的电动玩具),一起讨论育儿,当然也一起讨论各家公主新学的“本领”。她们经常说“子悦语言本领多于素素,素素运动本领优于子悦。”这就是比较的结果,客观而有代表性的表达了她们对待自己宝宝本领是优是劣的态度。
宝蛋的生理本领基本符合书本“要求”,即“七坐八爬”,不过“九喊爸爸”这句到11个月才实现而不是9个月,我一直都不是特别在意他的发音,老人说“嘴跟着腿”,宝蛋不会走路,如果这句话有科学道理或者普遍性的话。那么宝蛋会喊爸爸这个本领的确要晚几个月,为什么不担心他的发音呢?因为宝蛋从出生到现在都生活成长在一个语言环境非常优越的空间,宝蛋奶奶爷爷经常和宝蛋说话,包括描述,走哪说哪,即使是只有几个月大,不懂话不懂说话的时候也是如此,我也是个爱说话的人,一天到晚嘴巴不闲着,有了宝蛋更是多说爱说,所以这样优越的听力和模仿的环境,如果他的发音能力迟于其他宝宝,我认为都是生理性正常的,不是没有训练或者没有发掘潜力的结果。
我们宝蛋目前11个月零3天,能够掌握的本领有以下一箩筐:
会叫爸爸:新学的,最近3天才会,有时候一直喊一直喊,我们也不清楚他到底知道不知道含义和指对,不过应该不太明白,不过问他“爸爸呢?”,他会立刻用手指向蛋爸,这是很长时间之前就会的,其他人也是,“奶奶呢?爷爷呢”都会指,不过好象不会指“妈妈”,只是一见到我就闹我,我想他肯定知道我是他“娘”。
其他本领:爬行很好,虽然姿势不标准,扶小车推3——4步大人可以放手,扶床边走半圈,双手仍球,双手都会捏小东西填进嘴巴里,拜拜(手势),门门(说门门会指门并且拼命闹着出去),问“一”呢,会伸出一个食指(仅限右手),说嘟嘟飞,会作出嘟嘟的姿势,但不会飞,认识大马、鸭鸭、小乌龟、大花马、喜羊羊、大彩牛、小时候的蛋爸蛋妈(黑白照片)……
感谢蛋爸在蛋妈写博期间照顾宝蛋(文章最后一段由蛋妈口述,蛋爸打字),宝蛋在啃“妈妈的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