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下杂侃 |
4月28日,我必须赶到浙江一个叫德清的县,参加“游子文化节”。唐代诗人孟郊是德清人(当时叫武康),写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名句。本来这事与我无关,但张抗抗已经一再邀请,德清是她的外婆家,这种对外婆家的强烈感情,是我所没有的,因此让我有点震动,当时就答应了。更让我无法推托的是,她把余光中先生也从台湾请来了。余光中先生是我的好友,每次想起就愉快,却也有好些日子没见了。他来,我该去。听说他一下飞机就问我到了没有。可见,有时利用两个人的互相思念和互相尊重一锅端,是邀请人的简便办法。
我和余光中先生被邀在一个“游子论坛”上发言。我不赞成各个地方把这样的事情搞得太浅薄,因此会很认真地讲一讲《孟郊和他所处的时代》。
4月29日上午九时,我将在“游子论坛”发表演讲。我的演讲内容,昨天在脑海里想了一会儿,大概会是这样开头的——
中国文化史有一个中间折断处,那就是中唐。有的学者说,以前的千百年到此为止,今后的千百年由此开始。中唐的什么时候?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但在前几年,公元751年,安禄山就开始谋划。因此,公元8世纪的最中间一年,成了关键一年。这一年,唐将高仙芝还在今天的哈萨克败于阿拉伯人,确立了阿拉伯人今后在中亚的统治……
正是这一年,孟郊出生。
孟郊出生在群星灿烂的时代。他出生那年,李白和王维正好都是五十岁,杜甫三十九岁,虚岁可称四十。李白到这一年才结婚,真够绝的,妻子就是宗夫人。由此可见,孟郊出生在历史转折处,在这之前,唐代文化已光芒万丈。
孟郊十七岁时,河南孟州出生了一个婴儿,他将是孟郊最知心的研究者,也是孟郊墓志铭的撰写者,他就是韩愈。韩愈后来对孟郊有八字评价最动我心,那就是:“内外完好,色夷气清。”用最收敛的语句作出了最高的人格评价。韩愈,被公认为历史转折后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最高领袖,连后来的宋明理学,也以他为源头。因此孟郊,正是最得转折之气的关键人物。
孟郊之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在他死后两年,李贺也死了;在他死后五年,柳宗元也死了。但李商隐在他死之前两年出生,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我说出这些名字,大家一定会感到,他的时代真不简单。他的前面是李白,他的后面是李商隐,中国由豪迈放达走向神秘温情。这正是最大的转折。
不管转折前,还是转折后,总有很多文人颠沛流离,或寻路,或壮游,或被贬,全成了游子。孟郊那首诗表明,不管是谁,不管怎么游,都离不开对母亲的思念。放大了说,中国历史不管怎么转折,都拉不断慈母手中之线,总是伦理结构的延伸。或者说,中国的历史灵魂就像游子,被控于伦理结构。这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也成了一个历史寓言。
——手边无书,随手写来,日后查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