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奥运会女篮于洋王晓理羽毛球 |
分类: 我爱奥运会 |
第五比赛日,又轮到了女篮姑娘上场比赛了。有时候,看到替补席上坐着的篮管中心主任信兰成,我还有点同情他,前一天看女篮赢球,后一天就要看男篮输球,如此循环反复,不知道是什么心情,当然,只是开个玩笑,信主任的心脏一定是很强大的。
中国女篮的对手是安哥拉女篮,显然,这是一场计划中的胜利,以姑娘们的实力以及现在的状态、士气来看,轻松赢下首次参赛的非洲冠军是不在话下的。我轻敌了,姑娘们多少也有些轻敌,如果不是马增玉在上半场结束前的压哨三分球命中,她们将带着落后的比分进入中场休息。
可以想象,孙凤武是如何在更衣室内大发雷霆的,下半场,姑娘们如梦初醒,单节只让对手得到了6分,轻松将分差拉大到20分以上,胜利也就顺利收入囊中了。赛后的混合区采访很有意思,我们分别问了马增玉、苗立杰和陈楠,教练在中场休息时是怎么样调整的?
三位姑娘都笑了,马增玉说:教练也是进行了很严厉的布置和批评。当布置用严厉来形容,可见孙凤武有多生气了。苗立杰说:“就是鼓励我们好好打,因为上半场确实打得不好。”她说完,我们都笑了,都知道她没有说实话。陈楠比较直接,她笑着说:“这是机密。”
女篮姑娘们轻松的气氛,反而更衬托出了男篮略显紧张的气氛,不过,我们也能理解,毕竟输了球,情绪不高涨,也是正常了。
看中国女篮和安哥拉女篮的比赛过程,有件事让我感触颇深。每场比赛,现场DJ都会问,谁是支持这队的?谁是支持那队的?根据现场球迷发出的欢呼声,大概就能判断出这支球队的人气。这场比赛也一样,不过,支持安哥拉的声音明显比支持中国的高了不只一筹,说实话,这挺让我感到意外的。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其实也没多大事,无非就是凑个热闹,支持弱者的心理,谁都会有。
羽毛球赛场那边,消极比赛的事件在发酵,但翻看伦敦的地铁报,倒也是没有看到相关报道,的确,事不关己,本就可以高高挂起。其实英国的报纸啊,整天也是报道他们英国运动员的表现,金牌、银牌的,也是他们报道的重点,他们也是唯金牌论吗?不见得是,关键还是看受众人群。
扯远了,回到羽毛球这边来,于洋、王晓理和两对韩国组合、一对印尼组合因为消极比赛,被取消了参赛资格。
这件事引起了极大的争论,其实,静下心来去看,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儿。一边说是合理利用规则,一边是说玷污奥林匹克精神,双方的论点鲜明,论据也非常充分,谁也没办法一下子辩倒谁。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情与法的问题。我们应该谴责这种行为,于情,这事儿做得不地道,对不起现场球迷。记得在奥运会前,为了让陈金获得奥运参赛资格,林丹故意退赛,我就喷过李永波,那时候,他还大言不惭地继续秀下限。那么于理,运动员这么做,没有违反现有规则,那么,她们既没有赌球,也没有吃禁药,就不应该被取消参赛资格。
我真的为这于洋和王晓理感到遗憾,人生能有几个4年啊,特别是在中国体育的这种环境下,谁能坚持一个又一个4年,她们是受害者,她们是最无辜的,如果没有人授意,她们敢这么打吗?要骂就骂没有下限的李永波吧。
比较让我难过的是,中国代表团居然接受了国际羽联的决定,而不是去申诉,为了所谓的顾全大局,就可以把个体牺牲掉吗?不过,外交都那么软弱,大家怎么还指望体育外交方面能雄起啊。
我也想问国际羽联一句,你们是根据那条规则取消运动员的参赛资格的?你们这样的做法,跟发改委有什么区别?
说点开心的事儿,来伦敦一周了,除了上次去看了一眼大本钟,其他时间都泡在奥林匹克公园里,伦敦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下午没事,就和大学好哥们约在伦敦唐人街碰面了。毕业6年了,一次都没见过,没想到居然是到了伦敦才重聚,真是要感谢奥运会,感谢体育。一起去了特拉法加广场、西敏寺,还吃了顿川菜,又找到了点当年在学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