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综合体坛 |
2005年持外卡拿到冠军,2006年止步半决赛,2007年正赛首轮即遭淘汰,这是丁俊晖三年来在中国公开赛的成绩轨迹,呈下滑趋势。2005年持外卡参赛,2006年作为卫冕冠军参赛,2007年作为世界前十参赛,这是丁俊晖三年来参加中国公开赛所面对的压力,呈上升趋势。如果把成绩和压力制成曲线图再重合起来,得出的将会是一个大大的“X”,用在批改考卷和判断题上那就是一个“错”。
别忘记到4月1日,丁俊晖才年满20周岁,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至少还要等两年,他才能达到国家法定的允许结婚的年龄。而跟他同年龄的人大多数正在大学这个象牙塔里学习知识,编织着对未来的梦想呢。丁俊晖是幸运的,他年少得志,通过努力刻苦的训练,他成了世界斯诺克顶尖高手,丁俊晖又是不幸的,小小年纪不能享受同龄人的乐趣,孤独是他比赛时的的表情。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你厚此了就一定会薄彼,冠军明星也不例外。从下飞机的那一刻起,丁俊晖就被要求参加数不清的商业活动,你说丁俊晖很乐意参加大大小小的商业活动吗?我看未必。但是未满20周岁的他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商业利益,他所能做的就是赶场般地奔赴一个又一个的现场,或面无表情或强打笑脸地例行公事,不知道他真正练球时间能有多少,但这样肯定是无法让他静下心来完成训练和比赛的。
中国公开赛作为具有北京特色及有影响力的赛事,得到了政府方面极高的重视,到场的政府官员和座无虚席的观众,都给了丁俊晖极大的压力。在被霍金斯淘汰后,丁俊晖例行公事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但那时的他还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个善于外交辞令且训练有素的明星,我想那一刻他只想着尽快结束眼前的这一切,逃离这个把他闷在里面的“高压锅”。
斯诺克作为一项绅士运动,本没有主客场之分,会看球的观众把毫不吝惜地把掌声献给表现出色的任何一方。也许是媒体的穷追不舍,也许是外界的高度重视,也许是丁俊晖给自己压力太大,输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点是技术,斯诺克说白了还是得看技术,输给霍金斯,再正常不过了,毕竟人家也不是鱼腩。
一扇门关上了,会有另一扇窗打开的。丁俊晖输球未尝不是好事,毕竟他终于可以逃离巨大的压力,也可以重新开始刻苦训练。你觉得丁俊晖现在该干什么呢?打CS去吧,是时候该放松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