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隆中月谈】变“乡愁”为“乡建”,是爱家乡的最好体现

(2017-01-20 11:01:39)
分类: 思想类
文/陈栋

       又到岁末年终,又是传统佳节。我们迎来了思乡探亲的高峰期。对于广大游子而言,他们期待家乡快速发展、日新月异,但又担心变化太大,会把留存心底的那点记忆“摧毁”得面目全非,正所谓“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每当谈论乡愁,人们心中都会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的背后流露的却是人们对故乡特别是乡村文化和乡土记忆的眷恋。
    伴随时代的发展,“乡愁”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说从前的乡愁主要是指久未回家或者回不了家的游子对家乡的牵挂与思念,那么当下的乡愁更多的是指人们在现代化浪潮中对乡村乡土承载美好回忆的回味与怀念。简言之,从前的乡愁主要是时空之愁,以地理距离为标志;当下的乡愁主要是时代之愁,以心理距离为标志。
       不是故乡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故乡。远在农村的故乡,迫切需要改变贫穷面貌,但也需要传承乡土文化。若想实现“农村有价值、农民有尊严、农业有前途”的目标,就必须摒弃“要农业、不要农民”、“要土地、不要乡村”等片面和极端的逻辑思维,呼吁和引导那些热爱家乡的乡贤们去建设家乡、重塑乡村,真正把“乡愁”转变为“乡建”。
       让人欣慰的是,一些地方的返乡青年正在积极搭建和运营服务本土的“爱乡平台”,亲力亲为做农村公益、乡村创业,从全新视角和多元维度去建设家乡、造福乡村。这是一个好现象,也是一个新开端,值得倡导和推广。
       实践已经证明:乡愁需要大乡建,时代呼唤新乡贤。只有各个领域涌现出大量的新乡贤群体,并形成一种社会主体性力量,我们的乡村才有希望,我们的乡愁才会安放。
       最近,一首网络歌曲《北上广VS大襄阳》爆红网络。该曲看似嘻哈搞笑,实则深刻动人。其通过襄阳与北上广的鲜活、生动比较,呼唤更多年轻人特别是襄阳籍年轻人能够回到“千古帝乡、智慧襄阳”创新创业,把留存记忆的乡愁转变为建设家乡的强大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讲,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是爱家乡的最好诠释,也是解乡愁的最佳良药。
       襄阳四中、襄阳五中是全国名校,为助推国家建设乃至世界发展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遗憾的是,选择回襄阳发展的高端人才却屈指可数。这其中原因林林种种,但最重要的原因或许还是襄阳的城市能级偏低,对高端人才的吸附力和依存度偏弱,给高端人才提供的平台和舞台偏小。我们要告诉广大襄阳游子的是:这种“偏低、偏弱、偏小”反映更多的是曾经的襄阳,不是现在的襄阳和未来的襄阳。
    如今,襄阳的发展日新月异、气象万千,在全省、汉江流域乃至全国的战略定位日益凸显。襄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的战略目标,为襄阳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务实重行的作风,更需要优秀人才的参与。
       我们坚信并期待,网络歌曲《北上广VS大襄阳》的走红,一定能够唤醒更多襄阳游子对家乡的眷念,选择回到家乡创新创业,并积极投身到“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宏伟征程中来,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乡的大爱,用大智慧携手开创大襄阳的大未来!
       时代永远奔腾向前,乡愁永远无法终结。与其多一丝“乡愁”,不如多一些“乡建”。当代乡村的美好未来,等待着广大热爱家乡的新时代乡贤们去创造。你愿意参与其中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