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武汉孝感考察学习述评之三:建设的高度

标签:
杂谈 |
分类: 政经类 |
建设的高度
——我市党政考察团赴武汉孝感考察学习述评之三
记者 陈栋
来源:襄阳日报2014年03月12日
城市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越是发展较快的城市,越是感受深刻。
襄阳曾经给人的印象是“名气很大、看头很小”。加快建设“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就是要彻底改变襄阳长期以来给别人留下的这种“不良形象”。
最近的半年时间里,卧龙大桥、东津大桥、胜利街立交桥、唐白河大桥建成通车,内环线全线贯通,长虹路顺利改造,东津新区加快建设……我市城市建设的底盘日益筑牢。更为重要的是,“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已深入人心。
我市城市建设不断提速,成效十分显著,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日益增加。正如一些干部评价:“自己与自己比,天天创纪录,但与先进地区比,日日知不足。”
如今,到周边城市走一走、看一看,压力油然而生,信念更加坚定。
武汉市积极践行“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城市精神,按照城市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步伐。目前,该市城市建设工地超过1.1万个,9条地铁线同步建设,确保每年开通一条。
作为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城市,孝感市明确提出“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不断挖掘孝文化资源,凝练成“感恩、博爱、责任、和谐”的城市文化,不断点燃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斗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兄弟城市的建设历程表明:城市功能提升、发展空间拓展,是一个新兴城市实现跨越的“跳板”。
城市建设的高度取决于思想理念的深度。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明确提出:“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传承历史文明、彰显襄阳文化特色与拓展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的有机统一,做到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有效对接,努力把襄阳建设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居宜业之城,打造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襄阳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和大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目前,襄樊大道、东西轴线、庞公大桥等重点工程已提上日程。为此,考察团成员对城市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城市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我们要把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与有效的城市建设经验结合起来,为重点工程的加快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加快城市建设既有产业支撑的要求,也有生态支撑的要求,还有文化支撑的要求。“三大支撑”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转化。没有产业的城市没有基石,没有生态的城市没有保障,没有文化的城市没有灵魂。
结合在武汉市、孝感市的所见所闻,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城市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以规划为引领,宁可慢一点,也要把本地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实现特色文化与现代城市风貌的有机融合,避免“千城一面”。
当前,我市城市建设的路线图已十分清晰: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实现“双核驱动”。一手抓新区建设,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极,早日把东津新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现代城市功能、能够承担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新区,让整个城市充满生机活力;一手抓旧城改造,加快推进“两改两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城变带动人变,人变加速城变。
武汉市的最大便民中心——市民之家已成为政府服务企业的窗口、联系群众的纽带。
孝感市的最大城区中心公园——槐荫公园让广大市民真正享受到“家的感觉”。
这些生动的案例让考察团成员深切感受到:“市民才是城市的主体,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适和便利,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把襄阳早日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社会公平、生态一流、人民幸福的和谐家园。”这是王君正在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上对各级干部发出的动员令,也是对600万襄阳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显然,这对襄阳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定位。
“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肩负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新使命,我市需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千古帝乡、智慧襄阳”城市品牌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实现“复兴襄阳”的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