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襄阳日报:站在新起点  襄阳再出发

(2013-12-30 11:50:28)
标签:

杂谈

分类: 政经类

站在新起点  襄阳再出发
——一论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来源:襄阳日报2013年12月30日

  最近,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把“两圈一带”战略格局拓展为“两圈两带”战略格局,汉江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吹响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市委高瞻远瞩、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襄阳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决定》,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让襄阳又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君正指出:“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的纲领、旗帜和灵魂,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方向,影响着城市的形象、特色和竞争力。”

  襄阳的定位是什么?不同历史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位。当下的襄阳,无疑正处于加快建设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期和攻坚期。

  回望过去,襄阳曾经在东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三度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汉水文明的核心区域,具有承载中心城市功能的良好基因。

  环视当下,襄阳已被省委赋予担当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历史重任,也是汉江流域最具文化特色和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多次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新兴城市50强”,虽然与区域中心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但条件基本成熟、潜力十分巨大,具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

  从城市定位视角分析,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既与襄阳过去的发展战略一脉相承,也是“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既有利于凝聚推进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广泛社会共识,又有利于形成襄阳的城市品牌和特色。

  自2003年提出“一主两副”发展战略,到2013年明确“两圈两带”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对襄阳的战略定位和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十年磨一剑。“一主两副”基本成型,“两圈两带”加快推进,襄阳面临的战略机遇千载难逢。

  汉江是中国四大古老河流文明之一,也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得最好的河流之一,在湖北省境内流经23个县(市)区(不含武汉市),流域面积5.15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区域生产总值、总人口均占全省1/3左右,对推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襄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对于完善湖北发展的战略布局有目共睹,对于释放襄阳发展的独特价值更是显而易见。一是实现600万襄阳人民孜孜以求的“复兴中心城市梦”;二是勇担“一主两副”发展战略的政治责任与神圣使命;三是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群的开放开发;四是更加有力、有效地保护汉江生态环境,挖掘弘扬汉水文化。

  时间是经,空间是纬。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在相对的时间经度、空间维度内运行。从时空经纬视角分析,襄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正处于最佳结合点,恰逢其时,时不我待。

  当然,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不仅是普通意义上的现代化大都市,也是富有文化内涵、地域风情并宜居、宜业、宜旅的特色城市和品牌城市,更是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社会公平、生态一流、人民幸福的山水园林城市。

  如今,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是襄阳发展的难得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毫不夸张地说,倘若襄阳一旦错失此次机遇,将可能永远与中心城市失之交臂、渐行渐远。“城市好,我就好;我好,城市会更好。”这是每一个襄阳人所应该坚定的信念和追逐的梦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与每一个市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需要人人支持,更需要人人参与。作为襄阳人,我们全力支持市委提出的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战略部署责无旁贷,亲身融入参与城市建设发展使命光荣。

  省域副中心城市已经向襄阳走来,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正在向襄阳招手。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未来,襄阳再出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