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益传播是媒体的永恒追求

(2013-05-29 11:35:03)
分类: 思想类

“当好建设者  共筑中国梦”专栏

公益传播是媒体的永恒追求

襄阳日报评论员 陈栋

来源:襄阳日报2013-05-29


  当下,越来越多的纸媒开辟公益版面,刊载公益广告;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推出公益栏目、公益广告;越来越多的门户网站纷纷辟出公益频道,开展公益活动。可以说,公益传播,风行中国。

  中国公益传播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得益于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培养出了一个开放性、多元化的公共空间,让公众舆论和公民参与成为公益传播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得益于各类媒体对于仁爱、奉献、慈善的接力传播,培植出了一片滋养人文关怀和公益组织的社会土壤。

  作为公益传播的核心载体,大众媒体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近几年,襄阳日报社策划组织的“万名学子齐诵《诫子书》”、“记者陪你看襄阳”、“百家媒体看襄阳”、“知名评论家评襄阳”等公益活动与公益传播取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自去年7月进入襄阳日报社工作以来,我深刻感受到媒体传播之于城市形象改善的意义,深切体会到媒体公益之于襄阳城市品位提升的价值。

  近一年来,我全程参与了襄阳日报社旗下《新襄阳》杂志的改版与营销,特别是策划组织了系列公益活动,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还塑造了响亮的公益品牌。

  作为襄阳市“招硕引博”团队中的一员,我努力探索搭建一个平台,架起人才与城市共发展、同进步的桥梁。我联系《新襄阳》、团市委策划组织了“硕博人才走基层学实干”活动,旨在给硕博人才提供学习、交流、服务以及“接地气”的平台,为襄阳发展增添出谋划策的智慧。自2012年12月7日以来,该活动共开展了6站——走进南漳武安学工业,走进襄州双沟学农业,走进鱼梁洲学旅游,走进襄城尹集学城乡一体化,走进谷城五山学茶产业,走进襄阳市城管局体验城管。每到一站,硕博人才都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座谈交流,专业对接,用实干塑造形象,用智慧赢得尊重。如今,“硕博人才走基层学实干”活动已成为一张公益名片,许多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区等单位邀请硕博人才去考察调研、建言献策。

  作为一本致力于打造“品位人士的智慧读本”的政经、文化期刊,《新襄阳》对公益传播的探索从未停步。2013年春节前启动的“村民相册工程”,探索为南漳、保康、谷城贫困山区的村民送全家福,并建“幸福墙”,让山区的幸福传递成为一种常态;2013年3月启动的“襄阳八景”、“襄阳新八景”评选活动,就是让游客参与到城市旅游名片的评选中来,让襄阳人对襄阳的历史文化增进了解、增强感情,从而塑造“天下隆中对,传奇襄阳城”的文化旅游品牌;2013年4月启动的“最具文化品位茶馆、餐厅、浴城”评选活动,积极顺应中央提出的“新八规”,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崇尚文化,引领健康,借助文化品位的公益传播,引导干部群众远离酒桌、牌桌,多上茶桌、文化桌、学习桌,真正让智慧之城充满文化味、刮起文明风。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告诉我们:中国社会从来都不缺乏良善,缺乏的是为良善保鲜的公益土壤和为道义护航的法治底盘。正是因为人们对良善的持续呼唤,公益传播与传播公益一直是人类美好的期盼和追求。对于公益社会的构建与发育而言,有效的公益传播将发挥着十分重要且独特的价值。

  从一定意义上讲,公益传播是现代媒体的永恒追求。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曾说:“媒体一经出现,就参与了一切意义重大的社会变革。”伴随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扬帆远航,公益传播必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

  站在公益社会的新起点,大众媒体应努力成为精神麦田的守望者和社会进步的导航员。身处智慧之城的新时代,襄阳媒体人责无旁贷,更需用智慧去创新公益传播,助力复兴襄阳的“中心城市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